必威体育平台,必威体育app

图片

仁寿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4-03-10   作者: 点击数:  
 索 引 号  78227518x/2014-00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日期  2014-03-10
 发布机构       
 公开程序 

目录

序言..7

第一篇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8

第一章规划背景.8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8

第二节“十二五”面临的形势...12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4

第一节指导思想...14

第二节基本原则...15

第三节发展目标...16

第二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20

第三章 完善交通网络.20

第一节公路建设...21

第二节铁路建设...21

第三节机场建设...21

第四章提高能源支撑能力.21

第一节加快推进电网建设...22

第二节保障石油、天然气供应...22

第五章加强水利设施建设.22

第一节增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22

第二节加强民生水利建设...23

第三节加快行业能力建设...23

第六章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3

第三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24

第七章 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25

第一节加快工业园区发展...25

第二节壮大重点产业...26

第三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28

第八章 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29

第一节调整农业结构...29

第二节优化空间布局...30

第三节实施生态农业建设项目...31

第四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31

第五节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32

第六节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32

第九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34

第一节大力发展商贸业...34

第二节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35

第三节做优做强旅游业...35

第四节积极发展信息产业...36

第五节加快发展金融业...37

第六节加快培育文化产业...37

第四篇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统筹城乡发展38

第十章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39

第一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39

第二节全面改善农村面貌...39

第三节不断深化农村改革...40

第十一章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41

第一节完善县域城镇体系...41

第二节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42

第三节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42

第五篇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幸福仁寿..43

第十二章 积极促进充分就业.43

第一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43

第二节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44

第三节发展和谐劳动关系...44

第十三章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44

第一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44

第二节加强收入调节...45

第十四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5

第十五章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46

第一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46

第二节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46

第三节发展提高体育事业...47

第十六章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47

第一节发展文化事业...47

第二节建立广播电影电视公共服务体系...48

第三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49

第十七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49

第十八章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50

第十九章维护社会平安稳定.50

第一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50

第二节切实保障公共安全...51

第六篇大力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52

第二十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52

第一节协调发展各类教育...52

第二节深化教育改革...53

第三节加强教育资助...53

第四节改善办学条件...53

第二十一章大力促进科技进步.53

第一节提高科技水平...53

第二节推进产学研结合...54

第三节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54

第四节积极发展科普事业...54

第二十二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55

第一节加速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55

第二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55

第三节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新机制...56

第七篇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56

第二十三章改革体制机制.56

第一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56

第二节加强市场体制改革...57

第三节推进财政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58

第二十四章扩大开放合作.58

第一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58

第二节加强区域合作...59

第八篇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发展60

第二十五章促进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60

第一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60

第二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61

第三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62

第二十六章切实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62

第一节加强自然生态建设...62

第二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63

第二十七章不断增强环境保护能力.64

第一节强化环境保护队伍建设...64

第二节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64

第九篇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确保规划顺利执行65

第二十八章建立规划实施协调机制.65

第二十九章健全考核评估制度.66

第三十章加强发展要素的综合保障.66

第三十一章强化规划监督机制建设.67

序言  

《仁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仁寿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编制。  

《纲要》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仁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指导“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文件,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抢抓灾后重建、扩权强县、扩大内需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改善民生,“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全面完成。过去五年是我县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人民生活改善最大的时期,为推动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为82亿元,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8.6亿元,增长15.1%,是“十一五”目标的1.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4亿元,增长17.2%,是“十一五”目标的1.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9亿元,增长44.9%,是“十一五”目标的2.2倍,收入总量首次进入全省59个扩权试点县前10名。

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3.9:35.6:30.5调整为2010年的25:48:27,三产首次超过一产,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明显。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工业经济增长强劲,“十一五”末,全县规模企业141户,比“十五”末增加63户;实现工业增加值55.6亿元,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8倍。产业聚集加强,园区建设快速高效,全县初步形成了建材装饰、服装纺织、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能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家私等八大重点产业。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44.4亿元,与“十五”末同比增加16.73亿元,增长60%;农牧渔业总产值73.91亿元,比“十五”末增加22.5亿元,增长43.77%。粮食总产量83.13万吨,比“十五”末增加7.33万吨,增长9.67%。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新增一村一品专业村20个,新增绿色食品4个,新获“中国青见之乡”称号。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34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21个、县级110个。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消费拉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4.1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休闲旅游发展迅速,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0.74亿元,文化消费稳步增长,旅游文化经济对第三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十一五”期间改建县乡道路560余公里,硬化村道3500余公里,实现100%的镇乡通畅,100%的村通达;成赤高速路的开工建设实现了仁寿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加强大中型灌区渠系改造工程和中小型病险水库整治工程,加强渠道防渗整治和旱山村雨水集蓄工程治理,解决了52.59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进一步健全电网建设,新建视高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里仁500千伏变电站,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用电可靠率进一步提高。发展民用天然气用户近6万户、商业用气用户1600户,城区及近郊居民气化普及率70%以上,乡镇气化普及率30%。加油站网点布局日趋合理,全县有加油站82座,年用油量达8万吨。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311元,比上年增长12.53%,是“十一五”目标的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340元,比上年增长10%,是“十一五”目标的1.2倍。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9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80.05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2万人。就业再就业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面完成了“普九”化债任务,推进县职教中心、仁寿一中新校区、县特殊教育学校等重大项目建设。乡镇敬老院、卫生院、综合文化站等建设投入加大。民主法制水平持续提高。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县城镇总人口由34.23万人增加到51.03万人;城镇化率由21%上升到33.3%,平均每年增长2.1个百分点;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2.5万立方米/日增加到2010年的4.5万立方米/日;建成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能力200吨的垃圾处理场一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4.6%提升到25%。市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人均道路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不断提高。  

生态建设积极推进,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城市绿化工程全面加快实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1%。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以上,全面完成节能目标。环境监察能力建设达到了国家环保部二级标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达到了国家环保部三级标准。  

虽然我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还不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与人口大县极不相称;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产、三产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虽然超过一产,但低于全省、全市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需付出更大努力;城乡发展不平衡,部分群众生产生活还很困难,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特征比较明显,资源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增强;全县人民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  

专栏1 “十一五”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

2005年  

2009年  

2005-2009年均增长(%)  

2010年  

绝对数  

同比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82  

153.9  

15  

178.6  

15.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6400  

11700  

15  

13000  

1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1.24  

3.1  

26  

4.49  

44.9  

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31.2  

93.3  

31  

109.4  

17.2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27.2  

53.7  

18.5  

64.1  

18.7  

城镇化率(%)  

25  

31.5  

1.5  

33.3  

1.8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3000  

4855  

12.5  

5340  

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7476  

12715  

14  

14311  

12.53  

第二节“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县的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环境的新变化,为我县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  

面临的历史机遇。“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仁寿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重大机遇。一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十二五”时期,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地措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有利于我县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进步,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四川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四川为推动成渝经济区发展,提出了“一极一轴一区块”的总体区域发展格局,仁寿处于“一极”——成都都市圈增长极,这为我县实现县域经济向城郊经济的转型,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三是四川推进实施成德绵乐同城化发展战略和规划建设“天府新区”。为加快重点经济区发展,四川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着眼更大程度发挥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拓展成都和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这为我县在更宽广的平台上、利用政策优势,加快产业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加深开放合作等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四是强力推进“一节点、两新城、三基地”核心富民强县战略初见成效。成赤高速、遂资眉高速建设稳步推进,交通优势、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县医院、县职教中心、仁寿一中等一大批管基础、管长远、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强力实施,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工业园区建设亮点纷呈,农业结构调整再掀高潮,以黑龙滩长岛项目、三岔湖仁寿景区等旅游开发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发展不足,发展落后仍然是我县最大县情,跨越升位,加快发展仍然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在加快发展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加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基本建成西部幸福县的决胜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期,县域经济向城郊经济转变的转型期,面临着以发展促转型的重要历史任务。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把握发展规律,积极应对各种矛盾和挑战,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使命意识、爬坡意识”,牢固树立“创新精神、担当精神、拼搏精神”,把“苦干、实干、创新干”的旗帜举得更高、劲头鼓得更足,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探索具有仁寿特色的发展道路,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让仁寿的明天更加辉煌、人民更加幸福。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抓住成德绵乐同城化发展和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等历史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在加快发展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强力实施“一节点、两新城、三基地”核心富民强县战略;坚持以项目为中心,坚持投资拉动,消费推动,三化联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成都经济区,实现县域经济向城郊经济的转型,努力打造创业仁寿、品质仁寿、幸福仁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专栏2 指导思想关键词  

一节点、两新城、三基地:成都以南重要交通节点,城北新城和视高工业新城,成都产业转移基地、成都农副产品配送基地、成都市民休闲度假基地。

创业仁寿——深入实施以“创业富民、创新强县”为主要内容的“两创战略”。搭建创业平台,优化创业环境,推进全民创业,掀起“能人办企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干事业”热潮,在创业中加快发展,在创业中建设“三大基地”,在创业中实现产业富民。

品质仁寿——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力实施品牌战略,给力“品质仁寿”。农业、工业、三产、城市、交通、民生、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创建品牌,每个单位、每户企业、每个干部都要创建品牌,乡乡镇镇、村村社社都要掀起创建品牌的热潮。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工业向循环集约转型、农业向生态高效转型、城镇向现代特色转型,实现“发展有园区,农村像家园,城市变园林”,争创一批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标产品、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

幸福仁寿——必须坚持“加快发展,造福人民”的工作主题,把建设“幸福仁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创造幸福环境,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让群众快乐,让社会和谐。

第二节基本原则  

立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二五”发展应坚持和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跨越升位,加快发展。“十二五”是我县可以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必须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成渝经济区建设和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等重大历史机遇,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我县当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实现跨越发展和全面进步。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加快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优化结构,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深化区域交流与合作,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实现大开放、大开发和大发展的有机统一。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区域。  

以人为本,共享发展。从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现幸福美好生活出发谋发展,把富民惠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节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坚持“高位求进,加快崛起”,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基本建成西部幸福县: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到2015年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7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到2015年达到11.2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 %,到2015年达到18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到2015年达到137亿元。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3:56:31。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到2015年达到150亿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产值逐步提高;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增加值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以公路为主导,铁路为补充,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协调的综合运输体系。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城乡发展明显加快。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完善城乡规模等级体系,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布局,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十二五”末达到45%。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集中处理率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到2015年达到2.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到2015年达到1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科技、文体、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高,人均期望寿命76岁。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 ‰左右,总人口控制在167万以内。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快山水仁寿建设,加强水土流失治理,2015年,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36%;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不断降低,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基本得到控制,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9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到180立方米以下,重点小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专栏3 仁寿县“十二五”经济社会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0年  

2015年目标  

“十二五”年均增长  

属性  

经  

济  

发  

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78.6  

?

14%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13000  

25700   

14%  

预期性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4.49  

11.2  

20 %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10  

187  

16%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64.1  

137  

16%  

预期性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46.1  

110  

13%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55.6  

150  

25%  

预期性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25:48:27  

13:56:31  

?

预期性  

城镇  

建设  

城镇化率(%)  

33.3  

45  

2%  

预期性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80%  

?

约束性  

城镇垃圾无害处理率  

?

80%  

?

约束性  

绿化覆盖率  

?

42.5%  

?

预期性  

人均公共绿地  

(平方米)  

?

15  

? ?

民  

生  

改  

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311  

26500  

13%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340  

10000  

13%  

预期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  

2.5  

2.8  

?

约束性  

城镇调查失业率(%)  

≤4.4  

≤4.4  

?

预期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  

35  

36  

0.6%  

预期性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万人)  

4.9  

12  

?

预期性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

95以上  

?

预期性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

95  

?

约束性  

可持续发展能力  

森林覆盖率(%)  

31.2  

36  

3.7%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吨标煤/万元)  

7.5  

达到国家要求  

?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吨/万元)  

?

达到国家要求  

?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  

?

达到国家要求  

?

约束性  

耕地保有量面积  

(公顷)  

94718  

94718  

?

约束性  

开放  

合作  

外派劳务(人)  

400  

500  

4.6%  

预期性  

当年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100  

150  

8.4%  

预期性  

出口额(万美元)  

437  

400  

5.9%  

预期性  

第二篇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与产业布局、城镇发展相协调”的思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能力。   

第三章 完善交通网络  

完善交通网络。本着“县外大开放、县内大循环”的理念,实施“23433”工程,努力建设2条铁路,建成3条高速公路,改造4条国省干道,提升3条县道等级,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争取成都第二机场落户仁寿并开工建设,逐步形成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仁寿建设成成都南部重要的交通节点。  

第一节公路建设  

进一步完善对内对外公路网络。力争建成成自泸高速、遂资眉高速、仁沐高速等三条高速公路,进一步融入成都经济圈。努力实现天府大道延伸至仁寿段建设。加快县乡公路改造,初步形成干线公路主骨架。基本完成农村公路通村通畅工程。加强公路运输站场建设,以完善站场布局为主,建设公路客运站41座,基本满足全县客运需求。   

第二节铁路建设  

力争雅眉资遂铁路纳入国家规划并开工建设。眉(山)自(贡)泸(州)铁路纳入省上规划并开工建设(与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形成共同出海通道),连汪铁路延伸至眉山段开工建设。争取将成都——黄龙溪轻轨延伸到黑龙滩。  

第三节机场建设  

紧紧抓住天府新区规划契机,积极争取成都第二机场落户仁寿。成都第二机场按4F(区域性枢纽机场)标准建设,规划面积35-37平方公里,预留6条跑道,最大可满足年客运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200万吨。成都第二机场的建成,将大幅提升天府新区、成都经济圈、成渝经济区的运输能力,最大限度兼顾成都平原城市群的航空需求。  

第四章提高能源支撑能力  

坚持多元发展、保护环境的思路,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  

第一节加快推进电网建设  

继续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全面提升供电安全性和可靠率。完成里仁500千伏安变电站和宝飞220千伏安变电站建设,努力形成以眉山Ⅱ500千伏变电站为龙头,下设4个220千伏变电站为骨架(枣树、宝飞、清水、龙桥)的坚强稳定电网。新建3个,扩建4个110千伏变电站,同时配套10千伏公用线路,以改造农村电网,满足仁寿县范围广,供电半径大的要求。  

第二节保障石油、天然气供应  

全县规划新建加油站18座,形成覆盖面广、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快捷方便、保证质量、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成品油零售网络。加大天然气应用领域的拓展力度,加快建设天然气配套工程,大力发展城北新城、各经济开发区及具备天然气使用条件的各乡镇的天然气。到2015年全县城镇平均气化率达到50%左右,城镇居民用户发展到7.5万户,满足公共建筑及商业和城镇工业用气。  

第五章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第一节增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  

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建设取得成效。全县主要河流、水库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初步建立,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00平方公里。  

防洪减灾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基本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隐患基本消除,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防体系基本建立。洪涝灾害损失降低10%,防治达标率提高30%。  

第二节加强民生水利建设  

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全县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初步形成,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城乡供水体系基本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以文林水厂一、二期工程建设为重点,全面解决全县6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围绕再造一个黑龙滩的战略目标,加快全县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体系配套和节水改造。全县完成2000公里渠系配套与改造。抓好裤芦坝、青龙嘴、铁马桥、六皇寺4座水库和黑龙滩至文林水厂连通引水工程的规划和新建,全县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  

第三节加快行业能力建设  

行业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和依法治水能力明显提升,水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层水利服务和管理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化。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第六章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将城市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城市规划、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积极完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加大通讯网络和设施建设。力争到2015年,实现县域范围内G网无盲区覆盖,容量达到30万线;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初步实现覆盖,容量达到25万线;传输网络达到3个独立环(文宫—清水—龙正环、富加—北斗—禾加—汪洋环、汪洋—彰加—钟祥环);新建乡镇光纤宽带40个乡镇以上。  

专栏4 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交通:12条县乡道路建设,18条县道公路建设,16条乡道公路建设,11条断头路建设,通村公路通畅工程,仁寿第二汽车站,汪洋物流园区大道,成黑快速通道延伸雅眉资高速路洪峰互通,汪洋至遂资眉仁寿互通,青岗乡至成赤高速路仁寿互通,省道106线仁寿至北斗(新线),禾加至成赤高速路宝飞互通,成赤高速公路仁寿段,遂资眉高速公路仁寿段,成赤高速公路城区连接线,国道213线仁寿北段改扩建工程(含二峨山隧道),成都第二机场,仁沐高速公路仁寿段,国道213线仁寿城区过境线,省道106线仁寿县城至资阳界,仁寿与双流对接联网公路(高家至里仁段),天府大道南延伸线仁寿段,雅眉资遂铁路仁寿段,双流黄龙溪至仁寿轻轨铁路,仁寿城南公铁一体综合交通枢纽站,成赤高速与仁沐高速连接线,黑龙滩水上旅游观光机场,国道213线仁寿南段路面改造工程,省道106线仁寿城区过境线,连汪铁路延伸至眉山段

水利:农村饮水安全,3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防洪减灾工程,水库开发利用工程,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工程,水利血防工程,应急抗旱水源工程,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15个污水处理厂

电力:眉山Ⅱ500kV变电站建设220kV宝飞变电站,电网改造,220kV清水变电站,110kV柏林变电站,110kV文宫变电站,110kV龙马变电站,110kV大勇变电站,110kV富加变电站,110kV视高变电站,110kV满井变电站,110kV禾加变电站,110kV北斗变电站

第三篇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围绕“三基地”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七章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  

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围绕优势,抢抓机遇,以园区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建设“成都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实现仁寿工业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税金6亿元以上;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00亿元以上;建成3个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户以上;累计工业投入500亿元以上;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  

第一节加快工业园区发展  

打造特色园区。以园区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地,打造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视高工业园区以机械制造和光电为主导产业,努力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汪洋循环经济园区以建材、机械制造和煤化工为主导产业,争取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文林工业园区以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服装纺织为主导产业,努力打造成为城乡统筹创业基地;龙正三化联动示范园区以建材、化工和食品为主导产业,努力打造“三化”联动特色园区;兴盛产业园区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家私为主导产业,努力打造成为市级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四个县级特色园区:宝飞建材工业园区、宝马化工工业园区、满井建材工业园区、富加陶瓷工业园区。立足产业定位,招大引强和壮大现有骨干企业,培育园区产业龙头企业,“十二五”期间,视高、汪洋、文林、龙正工业园区分别发展2—3个产业龙头企业,力争实现自求平衡。  

以园区为载体,实现区域联动。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经营园区、自求平衡、早做贡献”的园区经营理念,做好园区发展规划与成都区域发展规划的对接,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区域联动。力争天府新区成立后,视高产业园区的规划纳入全省统筹。抓住仁宝、富士康等大集团入驻成都的大好机遇,以视高为基地,加快推进与成都,特别是与双流合作,加快合作办园,奋力招引两大集团的下游产品生产企业,实现仁寿经济格局大变化。到“十二五”末,确保视高经济开发区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加强环境建设,改善发展条件。大力搭建融资平台,创新信贷品种和产品组合,扩大信贷投放总量,确保“十二五”期间工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0%以上。加快电力、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供排水系统建设,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县所有园区都有完善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用地指标向工业倾斜。  

第二节壮大重点产业  

“十二五”期间,突出发展煤化工、纺织服装、家私、建材、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八大重点产业。  

煤炭及煤化工产业。以仁寿铁马焦化公司为龙头,力争将煤炭煤化工耐材产业的发展纳入全省统一规划和布局,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煤炭产业结构升级。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户,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纺织服装产业。以仁寿金利纺织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高档面料、服装加工及特色工艺织品等。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户,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家私产业。把兴盛家私园区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地,以仁寿吉冠木业为龙头,着力引进品牌企业和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户,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建材产业。以仁寿建宝水泥公司和仁寿鑫统领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水泥预制品、建筑陶瓷和新型节能环保型建材等行业。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户,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医药化工产业。以仁寿科伦药业公司和仁寿金杯化工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精细化工产品和高端化工产品等行业。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户,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将视高工业园区的电子信息产业纳入天府新区的规划和布局,以仁寿烽火丹琪公司为龙头,着力引入富士康、仁宝等集团配套企业,发展光纤光缆、光学仪器、电子影像、半导体等行业。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户,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机械制造产业。以仁寿金蓉齿轮公司为龙头,以引进东汽集团、华西汽车集团为突破口,加快形成产业配套体系,提高机械制造产业的配套协作能力和关联度。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户,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以仁寿玉泉食品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竹子、桔秆加工和饮料、有机蔬菜、水果、保健营养食品、肉制品深加工、面粉食品、油脂等行业。到“十二五”末,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户,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第三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紧跟国家和省上产业发展动向,深入研究并对接四川省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及相关实施意见,高起点谋划工业发展,以三点两线(即视高镇、文林镇、汪洋镇,106线、213线),特别是工业园区为中心,着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产业,重点培育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专栏5 工业重点工程项目  

低烟无卤电缆、耐火电缆、计算机电缆、高温导线等各种电缆生产线,牛皮革生产线,特种电缆生产线,生猪、小家禽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项目,年产高端紧密纺纱、高档家纺面料生产线,多孔淀粉、微胶囊生产线,建设年产10万吨轮胎添加剂和油墨、油漆等添加剂生产线,水溶性聚酯浆料生产线,六甲基二硅氮烷生产线,高档内墙砖生产线,高档地砖生产线,日用瓷生产线煤改气和扩能工程项目,钢铁板材切割成型加工生产线,700T/D超白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年产2万吨调味料生产线,年产5万吨魔芋粉生产线,年产20万件运动器材生产线,黄金豆生产线,成龙天然气管线建设,双仁工业园,富士康集团、仁宝集团配套设施及企业建设,浙江德昌誉造纸机械生产线,恒生锻造机械加工生产线,聚氯乙烯绝缘颗粒料、电工园铝线生产线,服装纺织工业园,仁寿全民创业园,五金机械工业园,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无缝软袋输液产品生产线,电源器、LED生产线,通讯、电子、机电产品生产线,药品生产线,5万纱锭生产线,空心变压器生产线,电子元件生产线,膨化食品生产线,包装机械生产线,服装生产线,小食品生产线,炼焦煤气、煤焦油等副产品深加工生产线,汪洋耐材小区高档耐材产品生产线,冷轧扭Ⅲ型钢筋生产线,玻璃纤维制品项目,矿山机电设备生产线,平板车生产线,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加工生产线,太阳能热水器及太阳能发电设备生产线,洗衣粉固剂、洗涤剂生产线,方便面生产线,建设必高乐等39个家私生产线及配套项目,30万吨氧化法零排放制浆造纸生产线,松峰煤田开发建设2个矿井,禄加煤田开发建设1个矿井,道路、桥梁等大型水泥预制构件生产线,视高园区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及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文林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汪洋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龙正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文林工业园物流中心,农村工业用电网络改造,恒烨燃气公司文林、汪洋等园区及工业重点乡镇燃气管网建设,驰骋机械有限公司徐工机械专用推力杆球头生产项目,成都第四变压器厂高低压变压器生产项目,四川瑞泽科技有限公司镧系治污活性剂及必威体育平台,必威体育app延伸产品生产项目,湖北襄樊统领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高效混凝土外加剂生产项目,四川远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凝易固混砂浆生产项目,成都四川望锦机械有限公司机械制造生产线,四川华勋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大型机械设备配件生产线,成都红信机械有限公司齿轮和各种轴类零件生产线,禄加矿区煤矿开采,松峰矿区煤矿开采,仁寿县洪发煤业有限公司改扩建  

第八章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以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为载体,突出发展“粮、猪、果、菜”特色优势产业,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调整农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科技和服务能力,基本建成中国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生态型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强县,把仁寿打造为“成都农产品配送基地”和乡村旅游休闲目的地。  

第一节调整农业结构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种植业产值达到40亿元,水产产值达到5.76亿元,林业产值达到40亿元,畜牧业产值达到90亿元。  

种植业。稳定粮食面积和提高单产,确保粮食安全。实施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到2015年完成标准农田建设15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5亿斤,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成果。加快发展枇杷、柑桔、桃等优势水果,“十二五”末,全县水果面积76万亩,产量60万吨,精品果率达到60%以上,优质果率达到70%,果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  

水产业。重点抓好名特优新品种推广,降低“四大家鱼”等大宗水产品养殖比例,使名优品种养殖比例由“十一五”末的34%提高到“十二五”末的60%以上,打造“黑龙滩生态鱼”、方加“通威鱼”、宝马“塘生牌甲鱼”等水产重点品牌。  

林产业。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严格管理生态保护区。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原料林区、林业产业发展区、生态旅游区、庭院经济区。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契机,以建园区的方式发展林产工业,大力发展家私生产、板材生产、竹材加工、林产化工等产业。鼓励建设野生动植物驯养、加工基地,积极发展花卉业,培育林业经济新增长点。  

畜牧业。坚持以生猪产业为主导、以山羊和小家禽兔产业为补充。重点实施200万头瘦肉型生猪工程、100万只肉羊工程、1000万只生态肉鸡工程、1000万只肉兔工程、1000万只肉鸽工程。  

第二节优化空间布局  

种植业。围绕南梨北枇、东西柑桔、东中部桃枣区域化布局,全面建成29个特色效益农业基地,“2+3+5”十大农业产业园区,3个万亩现代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园。  

水产业。加快建设钟祥镇中华村、清水镇金白村、大化镇红塔村、文宫镇岔河村、方加镇斑竹村、曲江乡发明村6个优势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畜牧业。沿国道213线和省道106线乡镇建设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和储备基地,沿龙泉山脉和荣威山脉所属乡镇重点建设优质肉羊生产基地、优质肉兔基地;在深丘区乡镇建设优质肉禽生产基地,在通江河、龙水河、清水河沿河村社建设优质水禽生产基地,在县城和乡镇场镇城郊建设优质禽蛋生产基地,在文林、慈航、汪洋等镇建设优质肉鸽生产基地,在青岗乡建设优质肉牛生产基地。  

林业。龙泉山脉、荣威山脉16个乡镇重点发展工业原料林。成片整体推进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以林业为主导产业的集中发展区。在洪峰、虞丞、景贤、里仁、兴盛、曹家等6个乡镇,建立西北部林业大示范片;在天峨、识经、双堡、禾家、禄家、汪洋、涂家、四公、促进、松峰等10个乡镇,建立南部林业大示范片。  

第三节实施生态农业建设项目  

实施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三清”工程,建设农田废弃物收集池、发酵处理池,设置田间“频振诱虫灯”,建设生活清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收集设备,生态庭院,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行循环农业,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等循环农业模式。推广生物防治病虫技术、农业集成实用技术,提倡节水灌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十二五”末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80万亩,无公害粮食生产达到50万吨,无公害水果达到30万吨,无公害农产品率达到60%以上。  

第四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建设29个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十大农业产业园和3个万亩现代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园。推进一村一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培育和引进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围绕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和储藏保鲜等进行农业产业化开发,重点支持引导开发生猪、水果、粮食、竹业等深加工项目。建立和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特色产业发展。鼓励福仁缘、玉泉食品、卓宇制药、碧海实业、江陵食品等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做大做强“文宫枇杷”、“曹家梨”、“新店青见”、“华仁冬枣”、“千合枇杷”、“川仁枇杷”、“文宫脆桃”等水果品牌。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新增绿色食品10个,争创有机食品1个,争创市级知名商标5件、省级知名商标2件。  

第五节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拓展农业功能,发挥毗邻都市的区位优势,建设成成都市民市外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首选地。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与旅游融为一体,发展乡村观光、乡村休闲、乡村体验等多种农业旅游形式,着力打造百年梨乡、中华渔村和杜家渔村3个农业观光点。  

第六节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活动、农业高新技术科技行动、农业种养技术调整科技行动、农产品加工科技行动、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科技行动。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项目、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大力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着力构建“县级为平台、乡镇为纽带、协会为基础、龙头企业为补充”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断改善乡镇农技站条件,稳定基层农技队伍。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提高气象现代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构建“县级为中心、乡镇为基点、村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普及农产品质量追溯制,确保仁寿农产品质量安全。  

专栏6 农业发展重点项目  

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水果产业项目,蔬菜产业项目,生态农业建设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养殖场沼气发电,秸秆气化,淀粉类燃料乙醇生产,动物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续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山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肉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肉兔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蛋鸡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生猪品改站标准化建设,山羊品改站标准化建设,生猪扩繁场标准化建设,山羊扩繁场标准化建设,肉牛良繁场建设,禽类良繁场建设,肉兔良繁场建设,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质量监管体系建设,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饲料生产能力建设, 仁寿县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国家二级),仁寿县畜牧兽医科技培训中心,优质高产牧草基地建设,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中国枇杷园”省级新农村建设项目,“一园一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项目, 新村建设项目,农村扶贫开发项目, 民生工程农房建设项目,农业产业化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项目,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机电提灌站维修改造项目,电力提灌站新建项目,田间机耕便民道新建项目,田间机耕便民道硬化项目,农业机械安全监理设施装备检测项目,农机驾驶操作员培训项目,仁寿粮食物流园区,仁寿二峨山农业开发公司,清水休闲山庄农业观光园,仁寿本草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仁寿鑫雨禾科技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正东制药厂,贵刚食品厂,安中亚峰公司(安哥拉),豪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顺华果场  

第九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建设“成都市民休闲度假基地”为契机,提升理念、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水平。充分利用仁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等,以项目为抓手,着重发展商贸、物流、旅游、信息、金融、文化等行业。三产增加值突破110亿元,三产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0%,基本建成成都市民休闲度假基地。  

第一节大力发展商贸业  

培育商贸中心。在城北新城成赤高速连接线沿线建设中央商务区,包含3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商务写字楼、数字影院、音乐酒吧、休闲广场、商住房等及两翼延伸的商业步行街、电子数码产品特色街。在城南建设仁寿国际建材商贸城。着力打造消费品牌,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把仁寿打造成西部最具消费潜力的城市之一。   

打造商业重镇。采取“中心广场+商业街区+商业网点”的模式,坚持政府引导、业主投资的原则,规划打造由黑龙滩、视高、文宫、龙正、钟祥、汪洋、富加、北斗等商业重镇构成的县域卫星商圈,重点发展百货购物、农副产品与农资交易、旅游休闲、餐饮娱乐行业。以各大集镇为基点,协调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为融入成都搭建覆盖城乡的商贸平台。  

完善城乡贸易市场。在城南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建材专业市场。按照商住一体开发模式,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县城居住区每增加1-2平方公里即配套建设1个标准化的农贸市场。在商业重镇、一般建制镇、一般建制乡分别新建或改造占地面积1万、3千、1千平方米以上的集贸(农贸)市场。  

第二节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  

着力构建现代物流体系。规划启动文林物流园区,视高物流中心,龙正、汪洋、文宫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打造条形码快速识别、网络数据交换、卫星导航调度等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行货物运输标准化集装箱式装卸,实现铁路、公路等多式联运。到2015年,争取全县物流体系货物吞吐能力2000万吨以上,第三方物流服务占整个运输物流服务的30%以上。   

第三节做优做强旅游业  

围绕“突出特色、培育精品、加强合作、改善环境”“的思路,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成为成都及周边地区重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旅游年收入突破25亿元,   

建设景区景点。充分发挥仁寿乡村旅游资源和水体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紧紧围绕乡村休闲度假和水上观光两条主线,重点建设黑龙滩旅游度假区、三岔湖旅游度假仁寿景区、县城“两山”休闲区、二峨山旅游示范区、文宫乡村旅游示范园、曹家乡村旅游示范园。   

丰富旅游产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逐步发展文化旅游,以高家镇、虞丞乡和双堡乡作为三个点,设计开发“仁寿历史文化金三角之旅”。积极开发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提高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以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契机,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打造具有仁寿特色的梨花节、桃花节、枇杷节等会展节庆,开展黑龙滩旅游节、黑龙滩钓鱼比赛、热气球飞渡黑龙滩等赛会,拉动旅游消费。   

促进旅游区域合作。加强与眉山、简阳、成都等地的合作,积极融入成都——黑龙滩——虞丞乡——曹家乡——文林镇——文宫镇——高家镇——三岔湖——成都,三苏祠——瓦屋山——黑龙滩——彭祖山风景区,成都——乐山大佛——峨眉山——三苏祠——黑龙滩——成都等旅游环线。全面建成“两湖一山”大型景区。  

改善旅游发展环境。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发展中高档酒店、宾馆,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以品牌化为导向,促进旅游服务创新。积极开发旅游商品,组建“仁寿县旅游商品服务公司”,使旅游商品产、供、销一体化。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等,全面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水平。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全面提升旅游发展环境。  

第四节积极发展信息产业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政府网上采购业务系统。打造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开展网上展销、网站广告、电子认证、电子支付等业务。探索发展物联网服务。建立本地农副产品购销网站。鼓励大型企业网上办公。工行、农行、建行等县内大型商业银行全部开办电子银行服务。2015年,企业网上采购商品和服务占采购总额的比重达到9%,农副产品网上交易额在3亿元以上。   

提高通讯服务水平。以电信、移动、联通仁寿分公司为骨干,5年内新增移动通讯用户12万户,宽带用户5万户。2015年通讯行业经营收入实现4亿元以上。广泛应用掌上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面向公共事业、交通旅游、就业家政、休闲娱乐、市场商情等领域,开展小额支付服务、便民信息服务。启动“三网合一”工程建设。   

第五节加快发展金融业  

加大金融生态体系建设力度。全县银行存贷款余额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实现新增存款190亿,新增贷款100亿元,存贷款年均增幅18%以上,不良贷款率控制在5%以下。不断拓宽金融机构的服务覆盖范围,消灭金融服务空白。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在现有的志诚担保公司基础上,再引进一家担保公司。力争培育两户重点企业成功上市。加快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和促进包括保险、典当等其它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第六节加快培育文化产业  

大力发展印刷复制、文化娱乐等产业,引导和鼓励文化创意、广告、数字内容等产业发展。培育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印刷企业或集团,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以“专、特、精、新”为特点的中小型印刷企业群。不断适应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提高消费意识,扩大文化消费。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加快广播电视传播数字化进程,建设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渠道。争取开办1户本地数字影视网站,1户综合性娱乐网站。深入挖掘和包装具有仁寿特色的文化资源,促进产业化发展和产业链整合。不断提升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城乡文化市场。建设集观光农业、文化艺术会展、博览、文化名人休闲为一体的“仁寿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专栏7 服务业重点项目  

星级酒店,乡镇农贸市场,美好阳光二期,南区农产品市场,中央商务区,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再生资源回收中心,城北配送中心,家居建材装饰物流园区,  

黑龙滩长岛项目,五星级宾馆,三岔湖仁寿景区,二峨山旅游开发项目,兴盛乡太白湖旅游开发项目,仁寿县城两山旅游开发项目,文林镇春燕水库旅游项目,洪峰水库旅游项目,宝飞镇小三峡旅游项目,仁寿县化肥配送中心,仁寿县物流配送中心,仁寿县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仁寿县农产品批发市场,仁寿县农资网点建设及改造升级,仁寿县金鹅公司化纤厂建设和纺纱车间扩建  

第四篇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十章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现代农业发展为支撑,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特色鲜明、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实现增值增收;大力推广节肥、节水、节种等技术,通过增产和节约促进增收;推广良种和先进栽培技术,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非农产业收入比重,强化市场开拓,鼓励农民发展旅游服务、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非农产业增加收入。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劳务增收。巩固农村费税改革成果,严格执行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贴政策。  

第二节全面改善农村面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每年硬化村社道路200公里。到2015年,示范村基本实现道路联网硬化,村村通、社社通、户户通。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巩固和发展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战果,不断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开展病险水库、水毁工程、渠系整治、山坪塘精整、农村机电提灌、小水利工程等建设,增强农业抗御旱灾的能力。大力发展农村信息网络,实施“村村通”工程、“金农”工程,到2015年,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行政村电话和互联网开通率达到95%。  

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依托成赤高速公路、遂资眉高速公路、三岔湖景区开发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抓手,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完善公共设施,3年内基本形成“一片两镇五线百点”的新农村示范区域格局,5年内建成农村新型社区200个。规划建设一批新农村综合体。加强民居规划,统一施工,到2015年,示范村农房风貌统一,自成风格,楼房居住率达80%,相对成片集中率达到80%。加强人居环境治理,培养村民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全面改善村庄环境。  

第三节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多种形式的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专合组织努力发展成经济实体。改革金融体制,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推进和完善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金融组织向农村延伸网点和机构,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完善粮食流通体制。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社会事业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十一章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完善县域城镇体系,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5%,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第一节完善县域城镇体系  

构建“一中心——重点中心集镇—一般建制镇”的城镇体系,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一中心——县城为中心,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改善,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形象,将县城打造成为“创业仁寿、品质之城”。到2015年,县城市区人口规模扩大到35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达38平方公里。  

形成“一轴、两山、三线、六片、一心”的发展格局:  

一轴:成赤高速路城区连接线;  

两山:飞泉山、翳斯山;  

三线:迎宾大道、陵州大道、县城绕城路;  

六片:以教育卫生为主的城北科教文化卫生片区,以行政办公、金融、商业服务为主的中央商务区,以生活为主的综合生活片区,以工业为主的城南现代工业片区,以科技创新及现代物流为主的科技物流片区,保持原有风貌的老城片区;  

一心:湿地公园。  

重点中心集镇——以视高工业园区为载体,把视高镇建设成为“物流重镇、工业新城”。视高镇、富加镇、黑龙滩镇、满井镇、文宫镇和汪洋镇人口规模发展到2-6万人之间,发展成为具有地区特色的小城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镇容量,完善城镇功能,美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味,将重点中心集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较大辐射范围的区域节点。  

一般建制镇——加快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的延伸,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集聚,增强小城镇吸纳就业和聚集人口能力,使小城镇真正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力争把另外十八个重点集镇建设成为我县小城镇建设亮点,人口规模达到1-3万人。

第二节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以便民惠民为中心,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加快硬化各乡镇小街小巷。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2011年启动仁寿大道连接线工程,到2015年新增公共交通路线10条达到15条。加快城市智能电网、管道燃气、供排水设施和排污设施建设,满足城市生活需要。加快防洪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完善城镇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完善商贸、综合市场建设。加快公共绿地建设,在城北新城规划城市生态湿地公园一处,城北新建公园一座,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5%,人均公共绿地达15平方米。统筹集中改造“城中村”,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第三节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着力破除农民市民化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稳步进行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城镇化相适应的城镇户籍管理办法。建立平等的就业准入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创新转移人口管理模式。  

专栏8 城镇化重点项目

集镇建设,中央大道,陵州大道,迎宾大道,绕城大道,文林路,新成路,新明路,永兴路,永宁街道路,新勤路,龙棉路下段,飞泉山伴山路,南坛路改造,仁寿大道连接段,老城区路网,仁寿之心广场,仁寿之门广场,创业新城广场,迎宾广场,中央广场,天仁公园,引水进城,防汛泄洪,飞泉山公园,龙水河公园,城北公园,李子山公园,城北新城安置房建设,廉租房建设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公共租赁房建设项目,仁寿县宝飞垃圾处理厂(仁寿焚烧垃圾发电厂),仁寿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扩容,仁寿县垃圾中转工程,新建垃圾中转站,仁寿县汪洋垃圾处理厂,仁寿县富加垃圾处理厂,垃圾发电  

第五篇 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幸福仁寿  

坚持“加快发展,造福人民”的工作主题,把建设“幸福仁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客观反映群众幸福指数的恩格尔系数降至35%以下,建设幸福仁寿。  

第十二章积极促进充分就业  

第一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大力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扩大就业机会。鼓励各类组织和公民个人合法开办劳务派遣企业,规范劳务派遣行为,实施劳务输出。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完善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最大限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创业资本,搞好创业项目推进,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强创业培训,建立健全创业服务组织,大力优化创业环境。积极推动建设仁寿全民创业园,实行政策倾斜和创业服务跟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农民工回乡创业1100户。  

第二节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构建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网络,全面实现城乡各类求职者共享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实施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强化失业动态监测。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咨询等服务,满足不同就业服务需求。   

第三节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努力实现各类小企业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实施全社会劳动用工动态管理。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加强乡镇调解组织和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建设,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能。建立上下贯通信访维稳工作网络。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用工监控网。   

第十三章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第一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围绕三大基地,做强三次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鼓励企业增加员工收入。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第二节加强收入调节  

积极落实国家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利用税收等手段有效调节过高收入,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严厉打击偷税逃税行为,坚决取缔各种非法收入。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功能,优化慈善事业结构,健全慈善组织,鼓励和引导先富群体以各种形式回报社会。   

第十四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统筹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城镇超龄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问题,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多层次城镇养老保障体系,全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达12万人。加快完善和推进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比较成熟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覆盖面达到符合参保条件人数的95%以上。建立完善覆盖统筹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关破企业退休人员、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为重点扩面参保,到“十二五”末全县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5万人,参保率保持在90%以上,其中农民工参保率达到85%。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参保规模,促进企业劳动者人人参保。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以农民工、有雇工个体工商户和非参公事业单位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以企业和城镇居民为重点,与医疗保险制度同步推进,扩大参保覆盖面,切实保障广大妇女的生育权利。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第十五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一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推进综合医院优化升级,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县城增设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优化各级医疗机构专职公共卫生人员配置。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卫生人员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努力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规划建设私立营利性综合医院。  

第二节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全县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指挥系统,强化县、乡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加强疾病预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立有效的传染病疫情监测和预警体系。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监测。努力完善健康教育、精神卫生、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第三节发展提高体育事业  

建设综合性全民健身中心,加快建设“全民健身工程”,加强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健身活动场地和体育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县、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三级社会化群众体育网络和管理体系,培养一批全国和全省体育先进乡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全民健身日”活动内容,办好体育舞蹈锦标赛、老年人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和综合性运动会。办好特色品牌赛事,做大黑龙滩环湖公路自行车赛、黑龙滩钓鱼比赛,开展热气球飞渡黑龙滩、潜水、滑水、空中拖伞以及攀岩等体育休闲项目。  

第十六章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第一节发展文化事业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仁寿县文化中心、仁寿体育场、仁寿博物馆(石鲁纪念馆)。完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的设施设备条件,完成县图书馆、文化馆的新建工程。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推进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投入,增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功能。增加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继续深化和创建群众文化品牌,广泛开展文化下乡(进社区)广场文艺会演、“百村百场文化下乡”、群众歌咏比赛、陵州大舞台、图书馆系列服务等文化活动。设立县文学、艺术、体育贡献奖专项资金,扶持艺术作品创作。加强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抬工号子、彩陶、张氏芝麻糕等非遗品牌的申报和开发利用。加强文物保护,2012年完成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争取申报国保14处,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建成县文物保护单位基础信息库、文物管理数字化系统。  

第二节建立广播电影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着力提高全县广播电视覆盖水平。全面推进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实行有线、无线同时发展,城区、场镇以发展有线电视为主,边远山区,积极推进信号稳定、投入节省、服务简便的无线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全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主体舆论阵地,把县委、县政府的声音及时传达到多数群众中去。每年新发展无线数字用户20000户以上,新发展调频广播乡镇10个以上。到“十二五”末,全县发展无线数字电视10万户,农村无线数字电视覆盖率达90%,完成有线电视升级改造,实现16万户电视用户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数字电视代替模拟电视,所有乡镇开通调频广播,广播覆盖率达90%以上。  

加强广播电视台建设。加大投入,更新现有广播电视台设备,实现采、编、播设备数字化,提升节目制作播出能力和质量。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着力强化精品栏目的打造,在服务基层、服务大局、服务领导方面更上台阶。  

着力抓好农村电影工作。建立覆盖全县的电影放映网络,逐步完成城区2座,汪洋、视高、黑龙滩等6个乡镇电影院的新建工程。增加流动电影放映车队,确保每村每月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第三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平等互助、团结友爱、开拓进取的社会氛围,着力塑造具有仁寿特色的城市精神。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诚信教育。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学校、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第十七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保障计生工作的投入。稳定低生育水平,重点做好农村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解决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衔接配套问题。提高对育龄夫妇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积极推行行政管理和育龄妇女管理信息化,形成全面覆盖计划生育各项业务的信息化应用体系。加强出生人口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培育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  

第十八章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人大、政协工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开展监督工作。积极探索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巩固和完善村民自治,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行村务、政务、厂务公开,切实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双拥”工作。提高政府和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维护司法公正,提高依法治县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完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体系。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治意识。  

第十九章维护社会平安稳定  

第一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城乡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加强关工委工作,发挥其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夯实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基层基础。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到“两新组织”。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加强流动人口、特殊群体和重点地区的服务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落实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构筑集诉讼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为一体的多层次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强化治安防范管理工作,完善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发现、反馈、反应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定团结,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二节切实保障公共安全  

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预报、预防和紧急救援体系,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目标与考核机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加大对交通、消防、信息、食品、药品安全和餐饮卫生的监管力度,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专栏9 创建“幸福仁寿”重点项目  

看守所、拘留所迁建项目,46个乡镇派出所建设,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新城派出所建设项目,仁寿县人民检察院技侦用房,仁寿县人民法院法庭及立案信访大厅建设,司法行政业务用房及办公用房,仁寿县综合档案馆馆舍迁建,城乡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仁寿县黑龙滩养老公寓,文林镇金马等30个社区服务站, 文林镇等30个乡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仁寿县飞泉山公墓迁建项目,仁寿县文宫镇等20个乡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仁寿县文林镇等6个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救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改扩建高家等9个计生服务站及60乡镇服务站设备购置,县服务站设备购置\新增流动服务车5辆\村服务室设备购置  

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工程,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工程,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调频广播工程,新建仁寿县广播电视台,新建电影院,仁寿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基层平台建设,乡镇、村、社区网络建设,仁寿县文化中心,仁寿县体育场,村级文化活动室,仁寿县全民健身中心,乡镇笼式全民健身场所,仁寿县博物馆(石鲁纪念馆),仁寿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工程,仁寿县中医医院院住院综合楼,卫生系统新建、改造业务用房及设备购置,建职工周转房  

第六篇大力实施科技人才战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实施“科技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科技进步,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第二十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一节协调发展各类教育  

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合理布局校点,在城镇发展规划中优先规划学校(幼儿园),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重视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和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加强义务教育,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加大对普高教育的经费投入,强化内部管理,确保普高教育质量全市领先。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争创省级特殊教育示范学校。壮大职业教育,形成一批适应经济建设的骨干专业,构建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民办职校参与的县职教集团,县职教中心建成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积极筹建仁寿县职业技术学院。强化成人教育,建设乡镇成人教育学校,认真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全力落实“三后生”劳技培训工作,大力实施“125”人才培养工程。鼓励兴办民办教育,规范民办学校管理,开展“民办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   

第二节深化教育改革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个性发展。  

第三节加强教育资助  

严格执行“两免”政策,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逐步增加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指标。确保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按政策补助中职1-2年级学生生活费,免除6类中职学生学费。积极开展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   

第四节改善办学条件  

实施好校安工程,彻底清除现有危房,加大投入,增添必要的教学仪器、图书、音体美设备和器材,满足教学需要。  

第二十一章大力促进科技进步  

第一节提高科技水平  

加强科技信息平台建设。以文林、视高和汪洋工业园区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孵化中心,打造食品、建材和能源基地,增强区域和产业高新技术研发能力。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产业前景的科技成果提供产业化技术支持,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撑体系。广泛开展宣传,不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引导企业主动保护知识产权。  

第二节推进产学研结合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研发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有效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加快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完善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的合作机制,构建一个高层次、综合性、政府引导的产学研平台。建立高新技术项目库、院校创新人才库、项目对接制度库,强化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对接。  

第三节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重大科技政策制定、科技计划实施和重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协调,健全科技资源社会共享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各种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完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第四节积极发展科普事业  

切实开展好科普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丰富科普视频内容,加强科技信息化服务。加强科普特派员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进一步发展农技协会。强化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努力提高群众科技素质。  

第二十二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节加速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完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全面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重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培养,努力造就懂经营、善管理、市场拓展能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建设适应我县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教育基地等的带动作用,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力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提升致富能力。依托四川农业大学政法学院培训实践基地,再建设一批社工人才培训实践基地,通过“基地+人才”模式,加强社工人才培养,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第二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争取省、市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充分利用“一村一大”、“三支一扶”、“西部志愿”等政策平台,引进各类人才。在县人才流动服务中心,设立“‘人才储备库”。积极推行人才柔性引进,采取聘用、借用、咨询、授课、兼职、人才租赁等形式灵活引进人才智力资源,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注重发挥仁寿籍在外人士的引导带动作用,探索建立仁寿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网。努力搭建人才区域合作平台,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签订区域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双边多边人才工作合作与交流。  

第三节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新机制  

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完善人事代理制度,由档案管理向与档案管理有关的人才中介服务延伸,加强对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科学的人才考评机制,探索制定分类分层次的人才考评标准,完善各类人才考评方法。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专栏10 教育、科技重点项目  

宝飞镇等63个幼儿园(文林镇3所),大化镇中心小学等19所中小学校,文林镇华英初级中学,仁寿县职业技术学院,仁寿县华达及新科中等职业学校,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华兴国际实验学校,仁寿一中新校区,文林镇八里小学,  

生态畜禽生物健康养殖,节水农业技术研究,高精度锥体棱镜的研究与开发,仁寿县农业科技园区批把种植与深加工,汪洋工业园区节能减排,科技信息平台建设与示范  

第七篇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加强区域合作,全面提升我县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二十三章改革体制机制  

第一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会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和政务中心建设。优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开展扩权强镇试点。进一步放宽乡镇人权、事权等管理权限,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加强依法行政。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规范行政决策行为。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强化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第二节加强市场体制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继续妥善解决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继续清理变更县属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定并完善县属国有资产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用事业领域,改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不断提高产业层次和自身素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促进市场竞争,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企业共同参与竞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生产要素市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第三节推进财政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积极培育财源,全面落实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覆盖政府所有收支、完整统一、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和中小企业的新型金融机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投资决策、建设和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积极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融资体系。规范发展政府融资平台,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推进银行资金和企业、重点建设项目的有效对接,建立银政企融资洽谈会议制度。   

第二十四章扩大开放合作  

第一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全方位招商。坚持项目先行,争创最优环境,吸引外来投资。围绕我县支柱、优势和成都都市圈的配套产业,推出招商项目。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导向,着力招引附加值高、税收高、投资大、辐射带动力强和低污染、低能耗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提高招商实效。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着力引导和吸引优秀仁寿籍在外人士返乡创业。  

丰富引资方式。大胆采用直接投资、经营权转让、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引资,积极利用建设——经营——移交、移交——经营——移交等方式融资。积极利用项目、产业链、工业园区、网络和会展等载体招商,积极参加各种招商引资活动。  

第二节加强区域合作  

坚定不移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着力搭建政府引导、深度合作的崭新平台,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产业转移的契机,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区的合作,尤其是深化与泉州市丰泽区、莆田市涵江区等已合作地区的交流。  

深度融入成都经济区。加强与成都市的规划衔接。依托发达的交通网络,加速接收流动要素,主动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以交通为依托,园区为载体,推进与双流的实质性合作。强化交通对接,完成相邻村社道路建设统筹规划,争取天府大道延伸至籍田,黄龙溪轻轨延伸至黑龙滩,地铁延伸至视高。充分利用成赤高速建设所带来的交通优势,规划建设好洪雅至遂宁高速公路、仁寿至金沙江高速公路、雅遂铁路,形成与成都都市圈紧密联系的交通网络。深入实施《双流?仁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合作方案》。充分利用天府新区建设的契机,加强与成都高新区等相关区域的合作,主动配套相关高端产业。力争将旅游开发纳入到成都都市圈甚至四川省域进行统筹考虑。积极谋划与龙泉、简阳等成都都市增长极区县的合作,积极融入到“两湖一山”精品旅游区,全省成乐旅游环线,成为眉山市旅游金三角与成乐旅游圈联系的重要节点。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努力成为成都农副产品配送基地、成都市民休闲度假基地。  

第八篇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努力探索有仁寿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增长方式,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普遍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明显提高。  

第二十五章促进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以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大力提倡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加快推广使用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大力推行水、电、气阶梯价格,努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商贸流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达到国家要求。  

优化能源利用结构。调整燃料结构,扩大清洁能源使用范围,加强危害公众健康的油烟污染治理,降低黑臭现象。城区范围内企事业单位禁止用煤做燃料,全部改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确保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0%。提高农村沼气普及率,通过对农村沼气池进行“一池六改”建设,实施生态农业模式,到2015年末,农村居民使用清洁能源率达50%,初步解决农村、城镇有机物料无害化处理和农村能源再生利用问题。  

强化节能减排重点管理。强化重点行业管理,加快淘汰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资源能耗高的产业,重点加快水泥、焦化、耐火材料等行业落后生产工艺的淘汰。继续深入推进重点企业节能行动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严格的节能目标管理,开展重点企业能源审计、制订节能规划,不断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促进企业治污升级,改良企业的脱硫技术。着力解决汪洋片区大气污染较重的问题,努力改善汪洋片区环境质量。力争汪洋循环经济园区列为省级特色循环经济园区。  

第二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积极落实国家和省上实施清洁生产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引导各行业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禁止发展纸浆造纸、印染等高污染行业,禁止新上“两高一低”产业项目。依法关闭污染环境、不具备清洁生产条件的企业。  

第三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鼓励企业实施循环式生产,实现企业内循环。加快建设汪洋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实现园区内循环。积极探索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技术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鼓励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处置,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实施城市污水综合利用工程,建立支持污水综合利用的水资源价格体系和管理机制,鼓励企业对污水进行综合利用,确保城市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加大重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项目投入,新建、改扩建养殖基地内圈舍、粪污水处理设施,力争到2015年末,实现农村综合粪便利用率达到80%。  

第二十六章切实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开发与保护,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力。到2015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6%,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15%。  

第一节加强自然生态建设  

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水、森林、矿产、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控制开发活动,减少人为破坏,提高自然修复能力。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严格控制破坏植被的开发建设活动,防治水土流失,遏制新的生态破坏,强化外来物种生态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行为,逐步建立起生态环境资源监管体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  

第二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水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截污干管集污能力,加强雨污分流,完善现有干管建设,新增城南、城北新城污水干管建设,力争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5%,同时启动仁寿县第二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在富加、龙正等全县21个建制镇新建21个污水处理厂,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防治,强化对城区道路和运输扬尘污染的控制,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减少扬尘,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做好城北新城生活区、文教区的声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把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6分贝以下。工业区、商业区和交通干线要留出一定距离规划做防护,避免产生新的噪音扰民问题。加强现有噪声达标区建设和管理,严格禁止建筑工地在夜间进行噪音施工,禁止各类娱乐活动噪声扰民,从源头上解决噪音投诉。  

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加强仁寿县垃圾处理厂的运行监管,对渗滤液处理过程进行全程联网在线监控,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在现有生活垃圾收集系统的基础上,推行垃圾收集分类。大力推进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焚烧和卫生填埋等无害化处置工作,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争取“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一座垃圾处理量为300吨/日的垃圾处理场。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辖区内所有医疗废物实行集中处置,督促医院建立相应的院内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在松峰、高家、城堰、识经等边远乡镇新建4个简易垃圾填埋场。  

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实施小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在球溪河仁寿段沿线新建一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在柴桑河,越溪河、椰江河流域内禁止规模化畜禽养殖,自然河道内禁止网箱养殖。  

第二十七章不断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重视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坚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基础,以加大投入为动力,建立现代科学的环境管理模式。  

第一节强化环境保护队伍建设  

按标准化建设要求配齐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人员,注重环保人员的自身能力培养,加强环保专业知识培训和廉政纪律教育,增强环保人员整体素质,建成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环保执法队伍,确保到2015年,县环境监察大队标准化建设达到国家环保部规定标准。  

第二节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建立县、乡(镇)联通的环境管理系统,各级环境监理、监测部门的技术装备配置达到国家、省规定的规范化标准。力争“十二五”期间,推进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监察中心、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球溪河仁寿段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顺利建成和使用,实现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在线监控。完善全县环境应急响应系统建设,各乡镇要成立由环保部门、相关企业、相关单位组成的应急队伍,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实施统一指挥协调,并具备对污染隐患进行监控和预警的应急响应能力。  

专栏11 绿色发展重点项目  

林业发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林业血防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城乡通道绿化工程, 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丘陵顶部防护林建设,特色林产品基地建设,黑龙滩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森林防火工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建设,竹材深加工, 生物柴油,压缩成型燃料生产

环境保护:环境能力建设,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工业污染治理,农村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保护,总量削减,城市污染防治

第九篇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确保规划顺利执行  

坚持县委对“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统一领导,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规划的调节和引导作用,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第二十八章建立规划实施协调机制  

根据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责,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县发改委要加强发展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协调和指导,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规划;县级有关部门要发挥专业特长,精心组织编制和实施专项发展规划。按照下级政府规划服从上级政府规划、专项发展规划服从总体发展规划、同级规划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加强规划的衔接与协调,据此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健全以五年规划为依据的年度计划实施机制,发挥规划和政策的整体合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二十九章健全考核评估制度  

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发展指标体系,按照稳定推进、分类管理原则加以分解落实。对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政绩考核。继续完善规划的实施评估机制,健全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建立规划“编制—实施—评估—调整—实施”的滚动编制与实施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县发改委、县统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规划指标体系的评价和统计制度,确保统计数据的权威、准确和及时。  

第三十章加强发展要素的综合保障  

完善政府投资、重大项目、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人口控制、社会事业和改革创新等重点领域及其相应政策的统筹协调,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审批、核准建设项目和产业项目,要以依照规定程序批准实施的有关规划为依据。对列入发展规划的项目,可根据实际,实行绿色通道的便利措施,在土地、投资和必威体育平台,必威体育app审批核准手续上优先办理。加强经济预测和运行监测,加强重大项目、政府投资项目的储备和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不缺位,不越位,引导市场主体投资方向,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规划的实施。  

第三十一章强化规划监督机制建设  

发挥行政监察、组织人事、统计审计等部门对发展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进一步畅通规划实施的监督渠道,完善政府向人大、政协的报告和沟通机制,及时通报规划执行情况,充分听取人大、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提高社会参与度和民主透明度。开展规划宣传和展示,及时公布规划的进展情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的社会氛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