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体育平台,必威体育app

图片

仁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08-20   作者: 点击数:  
 索 引 号  1778711277/rsxzf/2022-000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日期  2021-08-20
 发布机构  仁寿县人民政府      
 公开程序  经本单位审核后公开

目录  

第一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眉山城市副中心新征程..........................................................................................................1  

第一章发展基础...........................................................................................................1  

第一节发展成就.......................................................................................................2  

第二节主要问题.......................................................................................................6  

第二章发展环境...........................................................................................................7  

第一节重大机遇.......................................................................................................8  

第二节面临挑战.......................................................................................................9  

第三章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10  

第一节指导思想.....................................................................................................10  

第二节基本原则.....................................................................................................11  

第三节战略支撑.....................................................................................................12  

第四节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13  

第五节“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14  

第二篇优化空间发展布局,重塑高质量发展经济地理................................17  

第四章强力实施“中强、北上、东进、西融、南联”空间发展战略....................................17  

第一节做强中心,壮大城市发展能级.................................................................17  

第二节坚定北上,接轨一带同城突破.................................................................18  

第三节突破东进,联动新城协同崛起.................................................................18  

第四节深化西融,连接两区融合发展.................................................................19  

第五节推动南联,联动都市圈外圈层.................................................................20  

第五章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22  

第一节优化“一心两轴两带四区”总体格局..........................................................22  

第二节优化“一主两副两轴多点”城镇格局..........................................................23  

第三节优化生态格局.............................................................................................23  

第三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25  

第六章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稳县,打造“243”现代农业体系....................................25  

第一节做大做强两大主导产业.............................................................................25  

第二节做优做精四大特色产业.............................................................................26  

第三节做稳做实三大先导产业.............................................................................27  

第四节打造特色现代农业园区.............................................................................28  

第五节培育推广优势农产品品牌.........................................................................29  

第七章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构建“1522”现代工业体系..................................30  

第一节聚力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30  

第二节聚力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配送基地.........................................31  

第三节聚力打造成都都市圈重要的新型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3  

第四节强力提升园区承载能级.............................................................................34  

第八章坚定不移推进商业富县,打造“333”现代服务业体系................................35  

第一节加快发展三大高成长都市消费服务业.....................................................35  

第二节加快发展三大高效率都市生产服务业.....................................................36  

第三节加快发展三大高品质县域生活服务业.....................................................38  

第九章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优化经济发展结构.................................................40  

第一节着力优化产业结构.....................................................................................40  

第二节培育建筑业龙头企业.................................................................................40  

第三节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41  

第十章着力培育新经济新业态,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42  

第一节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42  

第二节加快推动核心产业数字化.........................................................................43  

第三节推动数字经济项目快速化.........................................................................43  

第四篇坚定不移融入成都,提升高质量发展开放水平................................44  

第十一章深度融入成都引领开放.............................................................................44  

第一节完善同城发展体制机制.............................................................................45  

第二节加强重点产业协作共进.............................................................................45  

第三节加快推进设施服务互通.............................................................................46  

第四节畅通成眉要素政策通道.............................................................................46  

第十二章主动对接重庆发掘契机.............................................................................47  

第一节积极东进对接重庆西扩.............................................................................47  

第二节以点带面拓展合作领域.............................................................................47  

第十三章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48  

第一节加快融入经济发达地区.............................................................................48  

第二节打造对外开放发展平台.............................................................................49  

第三节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49  

第十四章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49  

第一节优化产业链供应链.....................................................................................50  

第二节精准扩大有效投资.....................................................................................50  

第三节注重激发消费潜力.....................................................................................51  

第五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城乡格局................................51  

第十五章建设高品质公园城市.................................................................................51  

第一节做强中心城区.............................................................................................51  

第二节梯次建设城镇.............................................................................................52  

第三节完善市政设施.............................................................................................53  

第十六章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54  

第一节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54  

第二节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55  

第三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55  

第十七章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56  

第一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56  

第二节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57  

第三节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57  

第六篇突出基础设施牵引,增强高质量发展承载能力................................58  

第十八章夯实内外高效联动的交通基础设施.........................................................58  

第一节构建多轨制交通网.....................................................................................59  

第二节打造外畅干线路网.....................................................................................59  

第三节提升内联路网品质.....................................................................................60  

第四节完善运输服务体系.....................................................................................60  

第十九章建设城乡均衡发展的能源基础设施.........................................................63  

第一节完善电力基础设施.....................................................................................63  

第二节推进全域燃气工程.....................................................................................63  

第三节必威体育平台,必威体育app能源基础设施.....................................................................................64  

第二十章完善安全保障有力的水利基础设施.........................................................64  

第一节构建安全供水保障体系.............................................................................64  

第二节提升县域防洪减灾能力.............................................................................65  

第三节强化水利信息化建设.................................................................................65  

第二十一章健全完善稳定高效的应急基础设施.....................................................66  

第一节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66  

第二节提升安全防范能力.....................................................................................67  

第三节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67  

第二十二章推进提升发展潜力的新型基础设施.....................................................68  

第一节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68  

第二节探索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发展.....................................................................69  

第七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环境本底.....................................71  

第二十三章坚定不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71  

第一节强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71  

第二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71  

第三节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72  

第四节推进低碳循环绿色发展.............................................................................73  

第二十四章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74  

第一节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74  

第二节提升水环境与水生态质量.........................................................................75  

第三节切实保障土壤环境质量.............................................................................75  

第四节提升固废危废处置能力.............................................................................76  

第二十五章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77  

第一节强化生态环境监督执法.............................................................................77  

第二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78  

第三节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78  

第八篇强化创新核心地位,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80  

第二十六章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80  

第一节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企业.............................................................................80  

第二节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80  

第三节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81  

第二十七章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82  

第一节持续完善人才工作布局.............................................................................82  

第二节持续构建人才项目体系.............................................................................82  

第三节持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83  

第九篇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增进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84  

第二十八章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84  

第一节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84  

第二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85  

第三节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85  

第二十九章建立健全卫生健康体系.........................................................................86  

第一节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86  

第二节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87  

第三节加强医疗承载能力建设.............................................................................87  

第三十章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88  

第一节健全社会保险服务体系.............................................................................88  

第二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89  

第三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89  

第三十一章推进更高质量就业创业.........................................................................90  

第一节完善就业服务体系.....................................................................................90  

第二节强化职业技能培训.....................................................................................91  

第三节加强创业政策扶持.....................................................................................91  

第三十二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92  

第一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92  

第二节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93  

第三节加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93  

第十篇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构建高质量发展市场体系.....................................94  

第三十三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94  

第一节深化“放管服”改革......................................................................................94  

第二节持续提升行政效能.....................................................................................95  

第三节抓好监管质量提升.....................................................................................96  

第三十四章深化要素市场改革.................................................................................96  

第三十五章持续开展国有企业改革.........................................................................97  

第三十六章推进财税体制改革.................................................................................97  

第十一篇牢固树立底线意识,优化高质量发展总体环境.................................98  

第三十七章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98  

第一节持续强化依法治县.....................................................................................98  

第二节加强社会文明建设.....................................................................................99  

第三节推进基层治理创新.....................................................................................99  

第三十八章扎实筑牢安全防线...............................................................................100  

第一节保持社会和谐稳定...................................................................................100  

第二节全力保障粮食安全...................................................................................101  

第三节重视食品药品安全...................................................................................101  

第十二篇强化统筹协调调度,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102  

第三十九章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102  

第四十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03  

第四十一章健全规划制定和实施机制...................................................................103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仁寿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仁寿全面融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眉山城市副中心的关键五年。《仁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仁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仁寿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纲领和宏伟蓝图。  

第一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眉山城市副中心新征程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环境,仁寿县按照“融入成都、开放引领、品质发展、精细治理、稳中求进”的工作思路,以“做大工业、做强农业、做优旅游、做美城市、做实交通”为抓手,全力实施“五五三”总体战略和“五三一”发展战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被评为2019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入选天府强县·全国百强县成长之星,连续2年被评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  

第一节发展成就  

——综合实力连年跃升。“十三五”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7.4亿元,较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速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6.5亿元,较2010年翻两番,年均增速14.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亿元,较2010年翻三番,年均增速2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42元和17972元,分别是2010年的2.8倍和3.2倍,年均增速达到10.4%、12.3%。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被省政府纳入全国百强县培育名单。

——产业培育成效明显。特色优势农业加快发展。粮油园区高分通过创建省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验收,粮食总产量保持在65万吨以上,2次获得省政府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有效防治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成功引进德康2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生猪产业稳定发展;枇杷、柑橘等水果种植面积达71.3万亩,成功培育“天府仁品”区域农业公用品牌,“三品一标”产品达51个,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新型工业集群发展。聚焦调结构,主动淘汰耐材等落后产能,关闭煤炭等资源性企业,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十三五”末,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71.5亿元,其中电子信息、新型建材、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总产值278亿元,占比达74.8%。信利项目连续两年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川威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中德德康通内斯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电子信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基本形成。成功创建仁寿首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品质发展。全国首个乐高乐园落地仁寿,填补中国西部无世界级主题乐园空白;黑龙滩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万达广场、铂尔曼酒店等知名企业落户仁寿,带动全县服务业上档升级。成功举办中国万物生长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半程马拉松锦标赛等重大活动,仁寿对外美誉度飙升。

——“三大攻坚”决胜突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24.7亿元用于脱贫攻坚事业,扎实开展23个扶贫专项行动,86313人全面脱贫、146个市定贫困村全部退出,提前1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胜利。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河湖长制工作,全面禁止肥水养鱼,建成89座全域污水处理厂(站),关闭715户规模养殖场、246家散乱污企业,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2%;球溪河发轮河口断面、越溪河黄龙桥断面、黑龙滩库区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有效整改,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提前1年完成“十三五”工作目标。风险防控取得重大性胜利。积极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基本完成乡镇政府债务化解工作;稳妥处置银行流动性风险事件,维护地方金融稳定;重大涉稳问题得到全面化解,全县风险防控成效位居全省前列。

——城乡品质显著提升。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156.8亿元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湿地公园、中央水体公园等建成投用,城市会客厅、长平水街等加快建设,县城区公园建成面积达8000亩,高分通过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创建考核;保利、万科、碧桂园等知名房地产企业助推城北新城建设,县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3.7平方公里、人口达46.8万人,城镇化率提升7.53个百分点至41.53%,成功创建全省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汪洋镇、富加镇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黑龙滩镇、文宫镇等6个乡镇纳入全省百镇试点镇。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完成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成功创建省、市级乡村振兴先进镇5个、示范村32个;全域安全饮水持续巩固,供水工程行政村覆盖率达98%,集中供水率达97.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4%,农村生活垃圾设施实现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96%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改革创新实现新高。“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中、省改革试点10项、必威体育平台,必威体育app改革274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农民工服务保障、县级融媒体建设、退役军人事务改革等“仁寿经验”全国、全省推广。完成县属国有企业二轮改革。农村改革深入推进,累计流转土地48.4万亩;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达920个,家庭农场达1562家。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鑫统领建材集团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家;新增省级“小巨人、成长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家,建成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专利申请年增长率稳定在20%以上。  

——开放发展加速成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18项重点内容、8个重大项目纳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眉同城八大共识加速落地落实。全县累计投入178亿元,实施交通大会战,建成天府仁寿大道、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成宜高速等大通道,骨干交通骨架基本形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47公里,每100平方公里密度达到9.5公里,远高于成都市平均水平,是全国平均水平和四川省平均水平的5倍;建设国省道383公里、快速路75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520公里,新建“四好农村路[1]”90公里,实现大小交通有效对接,全域融入成都、眉山、临空“半小时”经济圈。签约落户亿元以上项目95个,签约金额约3728亿元,引进德国通内斯、美国美加蓉祥、香港信利、英国乐高乐园等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刷新历史记录。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十三五”期间,全县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顺利完成各年度十大民生工程、20件民生大事以及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公服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解决“大班额”“择校热”问题,被国家评估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成功引进成都外国语学校、中德先进制造学院、西南交大希望学院,教育复兴稳步推进。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县人民医院连续入选“全国百强”县级医院;新建、改扩建16个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极大缓解群众“看病难、住院难”问题。县图书馆、文化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社会保障落到实处,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26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被评为全省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先进县。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大幅提升。建成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13个;适老化改造养老机构床位2880张;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215户;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社会治理不断精进,建成“天网”监控807路、“雪亮”监控2315路,整合公共安全视频监控1704路,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格局初步形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专项行动、依法治县、平安仁寿等工作深入推进,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第二节主要问题  

——经济结构不优,产业支撑不足。2020年全县三次产业占比为20.8:35.5:43.7。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传统农业占比大,现代农业处于起步阶段。第二产业占比过低,工业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尚处于建设阶段,对发展的带动和支撑作用不够。第三产业比重虽高,但仍以传统生活性服务业为主。

——人均指标偏低,发展质量不高。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指标远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19年全县人均GDP仅36780元,分别占全国71000元的51.8%、全省56000元的65.7%、全市46167元的79.7%。

——科技创新不够,发展动能不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仅0.43%,远低于全国(2.23%)平均水平。90%的工业企业未建立研发中心,缺少领军人才、应用性高技能人才,产学研难成一体化。

——城镇化率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低20.9、14.1、8.2个百分点。县域发展“西长东短、北快南慢”现象突出。

——公共服务不均,质量有待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不小差距。医疗体系有待健全,高等级的卫生资源相对缺乏。养老服务产品供给多元化存在欠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发展滞后。

第二章发展环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但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十四五”时期,仁寿既面临多重战略机遇,又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第一节重大机遇  

——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为仁寿发展注入新活力。“十四五”时期,仁寿发展迎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天府新区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系列国家战略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将直接辐射带动仁寿跨越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将加快仁寿补短板,并深度融入和抢占“两个市场”。

——省市重大战略和政策叠加将为仁寿发展催生新动力。“十四五”时期,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将仁寿纳入全国百强县培育范围;市委赋予仁寿建设眉山城市副中心定位,将仁寿作为全市“北上、东进”主战场、主力军,会极大提升仁寿在成都都市圈的战略位势,为仁寿加速发展再添新引擎。

——扎实基础和优越区位将为仁寿发展聚集新资源。仁寿经过近几年高速发展,积累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同时,主动接受成都“东进”“南拓”两大战略辐射,借力双流、天府两大国际机场,全域进入成都半小时通勤圈,可有效承接全省“主干”巨大发展动能,率先实现与成都同城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新业态将为仁寿发展提供新机会。新冠肺炎疫情促使新业态新模式爆发式增长,有利仁寿加快培育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为仁寿重新参与市场份额分配提供了机遇,助推仁寿供应链和产业链现代化。

第二节面临挑战  

——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给仁寿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外部发展环境严峻。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趋势明显,亚非发展中国家争抢中低端价值链成本优势突出,仁寿面临高端产业引进和中低端产业竞争双重压力。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外需紧缩或成新常态,对扩大开放构成挑战。

——持续变化的国内环境对仁寿转型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规模减税降费使财政收支矛盾凸显,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明显增多。我县“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最大县情没有根本改变,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量和质的双重增长挑战。

——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加大仁寿发展压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等区域战略将促成毗邻县市区加快融合发展,在享有战略机遇的同时,也必将加剧区域竞争,仁寿毗邻成都不得不承担被虹吸的更高风险。

——资源环境和要素保障制约仁寿发展。仁寿无大江大河,工程性水资源短缺,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低于周边区县;人均城乡建设用地低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影响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环境容量不足;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新业态新模式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新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以及疫情催生的新经济对干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干部群众思想仍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开放水平不足,新经济发展明显偏慢。

第三章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市委治眉兴眉“136”发展思路[2],强化“12345”强县战略支撑,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眉山城市副中心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核心引领。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十四五”奋斗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强化创新引领,增强发展动能。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推进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增强内生增长动力。

——注重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并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形成工农互补、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构建集约高效的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仁寿。

——坚定进城入圈,全面扩大开放。提升区域协同合作水平,积极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及成德眉资同城化等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融入成都同城发展,积极对接重庆联动发展,打造区域发展仁寿样板。

——突出以人为本,实现共建共享。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就业保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社会保障和治理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节战略支撑  

坚持“融入成都、改革创新、开放发展、稳中求进”强县方略,做强“12345”战略支撑,强力实施“中强、北上、东进、西融、南联”空间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眉山城市副中心。  

——“1”,即建设一中心。坚持公园城市理念,坚定城区北上东进西融,拓展城市空间,丰富城市功能,扩大城市量级,提升城市品质,积极融入眉山拥江发展、主副联动的百万人口大城市格局,打造具有仁寿韵味的高品质现代宜居地,全面建设眉山城市副中心。

——“2”,即创建双强县。坚持“跳出仁寿看仁寿,放眼全球谋仁寿”,以全新态势、全新格局、全新体系、全新系统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成功创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2023年力争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3”,即营造三生态。树立系统观念,强化底线思维,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成片成链的产业生态、优美优质的环境生态,在生态提升中蓄积力量、夯实基础。

——“4”,即打造四基地。聚焦成渝地区和成都都市圈广阔市场,发挥比较优势,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渝地区重要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成渝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配送基地、成都都市圈重要的新型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打造产业共生体系,培育产业增长极,增强发展新动能。

——“5”,即实施五大提升行动。围绕发展重点、难点、突破点,深入实施干部提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民生事业等5大提升行动,夯实发展基础支撑。

第四节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仁寿将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实力大幅增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体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形成全域开放格局。科创能力大幅提高,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科技强县、人才强县基本建成。城乡品质大幅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深度融入眉山拥江发展、主副联动的百万人口大城市格局,城市配套功能高端现代,新型城乡关系更加融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民生福祉大幅增进,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共同富裕取得较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治理水平大幅跃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仁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更高水平。

第五节“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仁寿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坚定实施“融入成都、改革创新、开放发展、稳中求进”强县方略,更加积极主动参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努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眉山城市副中心

——综合实力实现新飞跃。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快于全市。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实现700亿元、力争800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三次产业结构力争优化为15:40:4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左右,累计达到2500亿元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确保2025年当年实现50亿元、力争60亿元。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区域融合实现新突破。全面融入眉山拥江发展、主副联动的百万人口大城市格局,城市能级壮大提升;融入成都、一体发展加快推进,各领域同城化实现突破;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取得实质进展,产业合作不断深入。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旧城区面貌明显改善,新城建设逐步成型,城市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新型城镇化达到更高水平。

——民生福祉达到新高度。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

——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基本建成高品质宜居现代公园城市。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安定和谐。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表1仁寿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及主要目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规划目标  

指标  

属性  

总量  

增速(%)  

总量  

年均增长(%)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57.4  

4.4  

700  

8.5  

预期性  

2  

三次产业结构  

—  

20.8:35.5:43.7  

15:40:45  

预期性  

3  

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37  

18.5  

50  

9  

预期性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416.5  

13.8  

700  

11  

预期性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87.1  

-2.5  

310  

10  

预期性  

6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3.9  

12  

预期性  

7  

三产增加值  

亿元  

199.6  

4.9  

310  

9  

预期性  

8  

一产增加值  

亿元  

95.3  

5.8  

110  

3.5  

预期性  

9  

建筑业产值  

亿元  

172.9  

8.5  

340  

15  

预期性  

10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亿元  

140  

160  

预期性  

11  

旅游总收入  

亿元  

69  

170  

预期性  

12  

城镇化率  

%  

41.53  

50  

预期性  

转型升级

13  

电子信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  

75  

90  

预期性  

14  

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91  

89%  

220  

20  

预期性  

15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速  

%  

4.4  

8.5  

预期性  

16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  

0.5  

1.9  

预期性  

开放发展

17  

进出口总额  

万元  

130000  

150000  

预期性  

18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万美元  

1300  

1800  

预期性  

环境友好

19  

森林覆盖率  

%  

39  

41.5  

约束性  

20  

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7.5  

达到市控要求  

约束性  

21  

万元GDP能耗降低率  

%  

2  

达到市控要求  

约束性  

22  

万元GDP水耗降低率  

%  

10  

达到市控要求  

约束性  

23  

环保投入占GDP比重  

%  

2.5  

3  

预期性  

24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优良率  

%  

85  

90  

约束性  

PM2.5浓度下降率  

%  

5  

5  

约束性  

25  

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率  

化学需氧量  

—  

—  

达到市控要求  

约束性  

二氧化碳  

—  

—  

达到市控要求  

约束性  

氨氮  

—  

—  

达到市控要求  

约束性  

氮氧化物  

—  

—  

达到市控要求  

约束性  

环境友好

26  

生活废弃物处理水平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  

100  

100  

约束性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100  

约束性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  

85  

90  

预期性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0  

95  

约束性  

人民幸福

2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  

37756  

5.8  

59436  

9.5  

预期性  

2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  

17828  

8.6  

28712  

10  

预期性  

29  

粮食总产量  

万吨  

65  

—  

≥65  

预期性  

30  

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人均支出水平  

元  

650  

800  

约束性  

31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1  

4.1  

约束性  

32  

城乡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  

%  

99  

99  

约束性  

第二篇优化空间发展布局,重塑高质量发展经济地理  

持续优化区域组团布局,重塑全域经济版图,推动县域一体发展,提升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持续性。  

第四章强力实施“中强、北上、东进、西融、南联”空间发展战略  

第一节做强中心,壮大城市发展能级  

以文林街道、怀仁街道、普宁街道、仁寿经济开发区A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大化镇、宝马镇、满井镇、珠嘉镇,打造城市功能核心组团,主动融入眉山拥江发展、主副联动的百万人口大城市格局,加快建设眉山城市副中心示范引领区。依托天府仁寿大道、仁简快速通道和成都外环铁路枢纽,规划建设城市新区,扩展城市空间,加快构建80万人、8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公园城市示范区。完善绿色水系、绿色廊道、立体绿化等绿色开放空间形态,塑造城市形态。树立“城市定制”理念,彰显城市个性。  

第二节坚定北上,接轨一带同城突破  

以文宫镇、大化镇为核心,全方位接受天府新区和眉山环天府新区经济带辐射带动,打造融入成都“金三角”城市组团,加快建设高标准绿色化城乡融合示范区。统筹区域整体规划,突出与成都同质同标,北向接轨眉山环天府新区经济带、南向链接县城区域,辐射带动全域融入成都、同城发展。夯实产业基础支撑,依托天府大道、二峨山等节点,重点培育旅游休闲、医疗康养、现代农业、高端服务、总部经济等产业;依托天府(国际)智慧物流城项目,打造成都大都市区城市消费品物流集散枢纽。优化配置空间资源,与成都同标准打造龙泉山脉仁寿段,共同打造同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  

第三节突破东进,联动新城协同崛起  

以方家镇、谢安镇、文宫镇李家沟区域为核心,辐射带动珠嘉镇、青岗乡,主动接受眉山东部新城、成都东部新区辐射带动,打造融入成渝示范组团,协同建设国际空港门户重要枢纽、成眉临空一体发展示范区。下好发展先手棋,围绕仁简快速通道、成都外环铁路等骨干交通,规划现代产业集中区,打造方家—大化临空经济现代物流带、眉山东部新城产业协作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先进制造、临空经济、都市现代农业等产业。加强农旅大联动,引入工商资本,强化一三产融合,打造农旅休闲磁极。夯实基础强支撑,以仁简快速通道、红星路南延线为主干道,加强南北向交通规划建设,完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第四节深化西融,连接两区融合发展  

以黑龙滩镇为核心,辐射带动龙正镇、虞丞乡,联动眉山主城区、眉山天府新区,打造文旅融合城市功能组团,加快建设国际高端旅游度假目的地。完善区域功能,主动对接融入东彭仁一体化都市圈。积极承担眉山主城区、眉山天府新区重要配套服务基地、国际旅游康养休闲度假基地等功能,建设成为两区之间生态绿洲、城市绿肺。承载高端产业,依托黑龙滩风景区、洪峰水库、虞公墓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创新研发、文化创意、高端会务、主题乐园、生态家园等高端产业。严守生态红线,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主动融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拓展区,一体打造县城区—眉山主城区—眉山天府新区生态发展轴。  

第五节推动南联,联动都市圈外圈层  

以汪洋镇、仁寿经济开发区C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宝飞镇、禄加镇、禾加镇、彰加镇、慈航镇,打造川南经济区协作联动组团,加快建设绿色循环经济示范区。以仁寿经济开发区B区、富加镇、藕塘镇为核心,辐射带动板桥镇、新店镇、曹家镇、钟祥镇、始建镇,打造乡村振兴环线组团,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推进交通联动,依托成赤高速、成宜高速、红星路南延线等骨干交通网络,构建南部区域经济环线。推进产业联动,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着力打造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成渝双圈健康餐桌。以川威、宝能等重大项目为支撑,建设新型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联动自贡、内江共建新型建材产业集群。推进要素联动,集聚都市圈外圈层产业、人口和资源,实现通道共享、市场共育、区域共建。  

 

图1仁寿县“十四五”空间发展战略图  

第五章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第一节优化“一心两轴两带四区”总体格局  

“一心”:仁寿县城主中心;“两轴”:南北发展轴,北接成都、南接乐山,是融入成都的核心发展轴和成眉同城化突破的关键;东西发展轴,西接眉山中心城区、东接成都东部新区,是与眉山协同发展和享受天府国际机场辐射的关键;“两带”:环天府新区发展带和龙泉山生态带;“四区”:西部平坝城镇发展区、中部浅丘城镇优化发展区、东部城镇重点突破区和南部乡村振兴发展区。  

 

图2仁寿县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图  

第二节优化“一主两副两轴多点”城镇格局  

“一主”:做大做强县域中心城市;“两副”:加快将视高街道、贵平镇建设为县域城市副中心;“两轴”:加快眉州大道东延线(仁简快速)、天府仁寿大道沿线的黑龙滩、大化、文宫、富加、汪洋等5个重点镇建设;“多点”:有序推进其余19个乡镇建设。  

表2规模等级结构规划一览表  

规模结构

乡镇(街道)

城镇人口规模(万人)

县域中心城市

文林、怀仁、普宁街道  

50  

县域城市副中心

视高街道、贵平镇  

25  

重点镇(5个)

大化  

4.5  

文宫  

4.5  

黑龙滩  

5(另有5万旅游常态人口)  

富加  

5  

汪洋  

5  

一般乡镇(19个)

其余乡镇  

11  

第三节优化生态格局  

严格按照“三线一单[3]”要求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形成主体功能清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格局。

表3仁寿县各类型生态空间一览表  

类型

面积(平方公里)

范围

生态保护极重要区

27.11  

黑龙滩生态湿地核心区  

重要生态功能区

133.39  

包括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区,自然公  

园城镇各级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以及公益林与天然林等  

生态脆弱区

342.16  

包括坡度较陡且耕作质量较差的耕地、岸线不合理占用的滩涂湿地以及使用效率较低或废弃的矿山等  

生态廊道

120.65  

包括区域基础设施防护绿带、重要水系生态廊道  

合计

623.30  


 

图3城镇发展格局规划图  

第三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  

坚持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柱,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产业发展提升行动,营造成片成链的产业生态,加快构建结构更加合理、发展质量更高、竞争力更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章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稳县,打造“243”现代农业体系  

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突出“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做大做强粮食、生猪两大主导产业,做精做优柑橘、枇杷、梨、花椒四大特色产业,做稳做实现代种业、冷链物流、现代农业装备三大先导产业,构建起具有仁寿特色的“243”特色农业产业体系[4],建设开放融合引领、加工集群领先、生态环境良好、全域统筹发展的现代农业强县。到202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110亿元,“味在眉山”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

第一节做大做强两大主导产业  

粮食产业以确保粮食安全、巩固全省产粮(油)大县为目标,依托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粮食生产面,夯实粮食产业基础,实施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综合提升工程,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5万吨以上。生猪产业依托德康2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推动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和种养循环发展,引领生猪养殖业结构升级、产品质量提质,打造现代畜牧业产业集群核心区;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畜牧科技研究院、新希望集团合作,通过创办兽医学院或大学分校等方式,全力培养生猪高端养殖、精深加工、食品检测、研发、销售全产业链人才。积极与重庆荣昌等地合作,建设中国(西南)生猪肉食品期货交易中心。到2025年,实现生猪年稳定出栏200万头左右,生猪全产业链产值达200亿元左右。

第二节做优做精四大特色产业  

柑橘产业以富加、藕塘、禄加、新店等乡镇为中心,发挥新农创客园、橙色田园、褚橙庄园、香橘缘示范引领作用,种植晚熟柑橘60万亩,协同重庆相关区县,打造全国晚熟柑橘产业集群核心县;加快四川省晚熟柑橘研究院、晚熟柑橘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柑橘产业科技推广、科技创新、科技开发能力。枇杷产业以文宫镇、富加镇为核心,全力实施枇杷产业振兴工程,大力推进枇杷特色小镇、仁寿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打造中国西部优质枇杷基地、全国最大枇杷标准化种植县。到2025年,全县优质枇杷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梨产业以曹家百年梨乡为核心,进一步挖掘曹家梨价值,实施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品性淬炼、品味优化工程;加大梨膏糖升级改造,引进深加工综合企业,促进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花园、果园、乐园“三园一体”的百年曹家梨博园。到2025年,全县梨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花椒产业以方家镇、钟祥镇为核心,加快建设现代花椒生产基地,建成3.5万亩花椒产业带,加强与重庆江津合作,进一步延伸花椒产业链,推进花椒生产、加工、研发、物流、服务一体化发展。

第三节做稳做实三大先导产业  

现代种业以粮食、生猪、水果、水产等种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在龙正、方家等乡镇推进杂交水稻种子基地建设,在慈航、汪洋等乡镇推进种猪标准化基地建设,在富加、藕塘等乡镇推进柑橘良繁基地建设;在满井、大化等乡镇推进水产苗种繁育基地改进项目;强化种业科技创新,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现代农业冷链物流以完善农业生产体系为目标,重点加快推进仁寿县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到2025年柑橘等预冷率达90%,冷链运输率达70%以上。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以稳定提升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为目标,强化各乡镇机耕道建设,依托农机合作社等经济组织,逐步引入适宜仁寿地形地貌特征的小型农机具,加大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力度,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全县主要农产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

第四节打造特色现代农业园区  

按照一带两区三片多点的“123+N”县域农业发展空间布局,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不断增点扩面、提质增效。“1”联动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特色高效产业带,依托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晚熟柑橘种养循环示范园,积极谋划一批跨区域重大工程项目,持续优化各类园区功能,打造成渝都市圈优质绿色农产品直供基地。“2”高标准打造两大现代农业园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依托得益绿色、中盛禾等龙头企业形成示范带动,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晚熟柑橘种养循环示范园依托新农创客园、褚橙、香橘缘、铧锐公司晚熟柑橘基地,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3”持续扩大三片影响力枇杷示范片以文宫镇、富加镇为核心,创建中国西部优质枇杷基地,打造集农业、文旅、生活为一体的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区;梨子示范片以曹家镇为核心,辐射钟祥镇、满井镇等周边乡镇,打造南部“曹家百年梨乡”,建设集花园、果园、乐园“三园一体”的一三产融合园;花椒示范片以方家镇、钟祥镇等乡镇为核心,建成集青花椒研发、种植、加工、销售、运输为一体的产业园区。“N”即各乡镇根据本地特色产业,优选1个以上优势产业片作为乡镇级园区培育对象。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每个乡镇培育1个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配足园区农产品初加工用地。

第五节培育推广优势农产品品牌  

按照“品牌化、高端化”要求,实施“品质、品牌、品味”提升工程,将“天府仁品”打造为全省驰名商标;加快制定“天府仁品”区域品牌准入标准,严格农产品质量监督、品控把关。围绕柑橘、枇杷、梨等特色农产品,以提升品质为核心,培育优良品种,严格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加大“天府仁品”“中国枇杷之乡”“中国清见之乡”等品牌创建与推广力度,推进柑橘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创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积极参加农贸会、广交会、川货全国行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展会活动,提升特色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专栏1现代农业重点项目

园区建设重点项目:重点推进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综合提升工程、晚熟柑橘种养循环示范园区、仁寿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梨产业园、花椒产业园、国家粮食储备库整体迁建等项目建设;

农业产业重点项目:重点推进德康200万头生猪种养循环、仁寿县区域性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乡镇仓储保鲜设施及冷链物流、橙色田园·市民农庄、褚橙庄园、科技农业设施、农业种业提升工程、乡音·梦粮谷、中盛禾红薯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建设;

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重点推进仁寿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改造提升、机耕道建设、农业园区路网、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和乡镇畜牧兽医站提档升级、无害化收集处理厂及清洗消毒中心建设、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工程、乡村振兴学校等项目建设。

第七章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构建“1522”现代工业体系  

坚持“工业挑大梁”,围绕电子信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三大主导产业,持续做大产业规模、不断完善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仁寿特色的“1522”现代工业体系[5],形成“龙头引领、链式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同时加强对工业重点乡镇的服务管理,将仁寿县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强县,重塑仁寿工业经济版图。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县每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以上,到202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220户,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税收突破30亿元,成功培育2户以上本地上市企业。

第一节聚力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围绕“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重点打造显示面板垂直产业链,以“补链、强链”为目标向产业上游延展,重点拓展显示材料和显示器件两大上游产业环节,做强显示垂直产业链;着手布局下游终端应用,以显示面板为核心拓展显示终端门类,构建显示材料/显示器件→显示面板→终端应用完整产业链,积极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在IC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和设备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建设四川万亿电子信息产业仁寿产业园,形成以仁寿经济开发区A区为主的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探索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加工贸易集聚园区,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企业突破35户,产值突破500亿元,税收突破15亿元,其中仁寿经开区产值突破300亿元。

专栏2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

显示材料发展重点:依托信利光电集成触控模组及微型摄像模组、大梓伟业光电产业园、虹华科技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纯溅射靶材、四川灿光光电仁寿生产基地(二期)、阿格瑞 OLED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做大触控模组规模;紧抓长三角、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契机,积极引进玻璃基板、偏光片、精细金属掩膜版、靶材等领域企业,建设东部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承接基地。

显示面板发展重点:依托信利5代高端显示器、信利(仁寿)第6代AMOLED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未来显示科技示范园等重点项目,继续做大显示面板产业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依托美加蓉祥电子信息产业园,积极引进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企业,做强产业支撑,建设全省中小尺寸新型显示生产示范园区。

终端应用发展重点:围绕应用场景的变化,积极引进芯片等配套产业,探索拓展家庭场景、医疗场景、公共场景、农业场景、个人应用场景等领域的延伸拓展,着力完善产业链、做优生态圈,塑造仁寿“产业地标”。

集成电路发展重点:以建设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为总体目标,围绕IC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和设备材料,着力招引先进储存芯片、晶圆制造、三维封装等项目,将集成电路产业打造成为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增长点和支撑点。

第二节聚力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配送基地  

依托德康通内斯项目,重点发展高端肉制品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调味品、调料、配料、食材、辅料等产业,探索打造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火锅食材辅材产业园,形成以仁寿经济开发区B区为主的百亿级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配送基地。以提升产品品质为目标,建设服务西南片区的川渝有机食品检测中心,积极进行品牌认证;严格执行德康通内斯项目欧盟质量标准体系,实现肉食品加工绿色发展。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逐步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积极培育壮大张三芝麻糕、汪洋牛肉干等本地食品企业。到2025年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规上工业企业突破30户,产值突破200亿元,税收突破5亿元。

专栏3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重点

高端肉制品加工发展重点:重点推进中德通内斯-德康(眉山)高端肉制品屠宰加工、四川蓉久记食品有限公司牛肉干加工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必威体育平台,必威体育app肉制品精深加工企业,打造产业集群;

农产品加工发展重点:依托鲜果采后处理中心、粮油食品初加工区及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项目,围绕粮油、柑橘、枇杷、梨等精深加工,积极招引一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向高端化发展;

食品加工发展重点:重点推进川娃子火锅及方便食品产业园、远游天下方便米饭(二期)、得益绿色食品、双双食品方便食品、四川玖芝是食品有限公司焙烤食品生产线、四川饼之源饼干糕点食品加工等项目建设,紧抓紧邻天府国际机场优势,规划发展航空小食品产业。

必威体育平台,必威体育app发展重点:重点推进厨邦酱油、臻鲜火锅底料等调味品、调料、配料、食材、辅料项目建设。

第三节聚力打造成都都市圈重要的新型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坚定面向成渝、主攻成都、辐射川南,依托川威、宝能、山立建筑、宏量基筑等重点项目,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构建以钢结构、PC构件、板材切块及机制砂石等为支撑的新型建材产业体系,形成以仁寿经济开发区C区为主、龙正镇协同,辐射川南的百亿级新型建材产业集群,打造成都都市圈重要的新型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研究制定支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推进建筑业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提高装配式建筑比例。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及服务业发展,配套建设装配式建筑材料、产品、设备、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废物无害化处置产业化基地,打造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到2025年新型建材产业规上工业企业突破50户,产值突破200亿元,税收突破7亿元。

专栏4新型建材产业重点项目

新建重点项目:重点推进四川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仁寿县宝能装配建筑产业园、川威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产业园、四川正泰晟坤高端铝制品加工、山立建筑装配式建筑PC构建生产基地(二期)、宏量基筑年产80万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宏量基筑年产55万吨特种及预拌砂浆生产线、源鑫建材固废循环利用、鑫盛昌玻璃生产线(二期)、四川天飞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装配式新型建材生产基地、仁寿县灏兴建材有限公司建筑预制构件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

技改重点项目:重点推进铁马焦化煤气环保治理、欣欣环保迁建技改、陵州商砼迁建技改等项目建设。

第四节强力提升园区承载能级  

重点提升四川仁寿经济开发区承载力,探索功能园区改革,持续扩权赋能、扩区升位,推进园区向产城功能区转变,积极争创省级高新区;适时谋划建设满井智慧家居产业园、方家高端制造业和航空产业园。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园区在平台共建、企业和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建立“飞地园区”。鼓励县属国有企业与社会资本合作创办“园中园”“专业园”。实行“亩均论英雄”,对企业用地、用能、用工、融资等资源要素按评价等次梯度支持。实施园区形象提升工程,适度超前布局建设园区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到2025年,工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  

专栏5工业园区建设重点项目

特色园区重点项目:重点推进四川美加蓉祥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区、仁寿县文林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园(一期)、眉山临空经济区、仁寿县智慧家居产业园、信利产城功能区、方家高端制造业和航空产业园、仁寿县经济开发区(汪洋园区)新材料产业园、食品企业孵化园(二期)、川娃子火锅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园区形象提升重点项目:重点推进仁寿经济开发区A、B区产业大道;仁寿经济开发区C区到成赤、成宜高速路和汪洋火车站连接线道路及汪洋园区物流大道扩建;宝能、川威集团智能制造园等项目场地平整工程;仁寿县经济开发区道路提升工程、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污水处理厂新建及提标改造、工业供水站、供气管网、固废处理厂、循环化改造等项目建设。

第八章坚定不移推进商业富县,打造“333”现代服务业体系  

坚持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特色餐饮三大消费服务业,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三大生产服务业,商贸、电子商务、家政三大生活服务业,构建“333”现代服务业体系[6]。到202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10亿元左右,占GDP比例达45%左右。

第一节加快发展三大高成长都市消费服务业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树立全域旅游理念,突出发展体验式休闲旅游,重点打造“仁者寿”文化品牌、天府仁寿文旅大环线、北部高端乐游区、南部农旅康养区,形成“一核一环两区”旅游空间布局,积极融入巴蜀文化走廊,全力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产业融合的发展观,形成农旅融合体系、工旅融合体系及“文旅+体科教医”新兴产业三大体系。发挥仁寿毗邻成都优势,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机遇,深化仁寿和简阳、永川的文旅合作,吸引承接成都千万级客源和以成都为中转点的外来客源。依托仁寿地处大峨眉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川南度假旅游目的地的辐射交汇区域,积极西融南联融入大峨眉旅游联盟体系,打造川南旅游环线。

加快发展康养产业。实施“健康仁寿”战略,探索发展中医保健、护理康复、临终关怀、健康咨询、数字医疗等健康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康养业,推动医疗康养产业创新发展。以黑龙滩风景区、李家沟水库、二峨山、五龙山等为重点,大力开发全产业链森林康养旅游服务产品,打造以健康养老养生为主的高端健康服务体验中心。

积极发展特色餐饮业。举办厨艺技能大赛,坚持开展仁寿名宴、名菜、名店评选活动,打造极具“仁味”的餐饮品牌。包装陵州特色饮食,打造仁和美食街、商务大道特色餐饮街、长平水街现代餐饮区等一批高端餐饮集聚区,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美食城和川菜示范镇。

第二节加快发展三大高效率都市生产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天府新区南大门的区位与交通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构建现代物流空间布局,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川南物流集散中心。规划建设城市消费品配送中心,加快推进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大化智慧物流园、以铁路运输为主的汪洋现代智慧物流港、以航空为主的方家现代航空物流园区、以生鲜水果为主的富加水果采后处理中心,推动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建成天府仁寿国际现代物流产业园。充分利用毗邻天府国际机场区位优势,积极探索建设航空物流园区,发展航空物流。

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力争实现翻番突破1000亿元,积极参与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现代金融综合服务体系,聚集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征信、评级等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形成要素齐全、功能完善、生产活跃、环境优良的现代金融产业生态圈。广泛吸引银行类、证券类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到仁寿设立分理处,力争引进3家金融机构入驻;加大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力度,成立1家国有小额贷款公司;突出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持续开展银政企对接,不断优化存贷比。强化现代金融核心功能,增强防控金融风险能力。推进县内国有企业发行债券融资,为重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大力支持证券、保险类企业发展。扶持推动本地企业挂牌上市,实现本地企业股市融资“零”的突破。积极发展金融总部经济,鼓励外地金融机构来仁开办企业。鼓励县域银行依托互联网技术等手段,开展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积极引进各类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技术和人才资源,重点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发展技术研发、产品检验检测与认证、科技测试、技术转移、技术交易、科技咨询、知识产权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科技服务。鼓励建设面向产业的国家级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技术、市场、资本融合的科技研发服务产业链。重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积极引入猪八戒网等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汇集全国乃至全球科技服务资源为仁寿所用。大力推进社会化办学,启动仁寿大学城规划建设,加快建设中德先进制造学院、西南交大希望学院、仁寿成都外国语学校等一批高端教育项目。加快发展知名文艺类教育培训企业,积极培育体育健身产业。

第三节加快发展三大高品质县域生活服务业  

全面提升商贸服务业。充分发挥商贸服务业对扩大内循环的关键性作用,重点加快推进长平水街等特色商业街区,铂尔曼酒店、天府仁寿万达广场、爱琴海购物公园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特色商业经济圈。加快恒太商城等大型商业综合购物广场建设,引导高端零售业态聚集发展,努力构建多层次、高端化的新零售现代智慧商圈。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规划启动仁寿县消费品批发中心项目建设,配套建设大型仓储配送中心。努力做活社区商业,鼓励连锁超市营业网点向社区延伸,支持社区生鲜农副产品专营店、便民小超市发展,健全居民社区15分钟购物圈;积极规划建设乡镇商业综合体,激发激活乡镇商业潜力。扎实开展各类文化商贸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西博会、旅博会等国内知名会展,推介本地特色品牌。借势中国(四川)自贸区协同示范区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发展对外贸易。

提质升级电子商务。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为目标,强化电子商务“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战略意识,大力推进“互联网+电商”行动,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电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动电商高质量发展。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利用平台,建立产供销一体的农副土特产品网上销售体系。扶持龙头电商企业,打造集商店、餐饮、农副产品销售、物流等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活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在京东、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仁寿特色馆,推广仁寿农副土特产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或专业性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在仁寿设立区域性或功能性总部,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域分拨中心、客户服务中心、人才培训基地。

积极培育家政服务业。实施家政服务扩容工程,推动家政服务向标准化、社区化发展,积极培育规上家政服务企业,支持本地企业向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拓展业务。重视家政行业协会的协调带动作用,按照眉山“苏小妹”品牌标准,开展家政职业培训、就业帮扶等工作。

专栏6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

都市消费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推进皇权IFC国际时尚城、龙泉山森林公园、视高湖(南天府公园)、中铁黑龙滩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黑龙滩长岛国际旅游度假区、乐高乐园、小猪佩奇主题公园、李家沟天府旅游开发、洪峰湖水上旅游开发、五龙山旅游开发示范项目、山外青山航空小寨旅游新业态开发、宝飞小三峡旅游开发、天府南门文宫国际国际康养城、黑龙滩省医康养、文宫枇杷小镇、曹家百年梨乡、西南第一村、“天府农耕·响水六坊”、方家生态观光综合体、天府茶灵谷、西北街文创产业街区、曲水留香扩建、菜花坞景区开发等项目建设;

都市生产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推进眉山东部新城国际物流中心、玉湖城项目、川威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产业园现代智慧物流港、天府国际现代物流产业园、四川省龙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仁寿汪洋现代智慧物流港、仁寿经开区C区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

县域生活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推进仁寿铂尔曼酒店、仁寿万达酒店、特色民俗文创街区、城北新区农贸市场、乡镇综合市场等项目建设。

第九章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优化经济发展结构  

紧紧围绕建设建筑业强县目标,综合运用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市场培育、资金激励等手段,扶优扶强建筑企业,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40亿元以上。  

第一节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建设仁寿县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实施装配式建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大力推广钢结构、PC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支持县内建筑装配工业企业发展,推行“仁寿建用仁寿造”,将建筑装配率和使用本地装配件纳入规划条件和土地出让条件,政府性投资工程项目的装配率达到30%以上。积极推广运用绿色建筑,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动绿色建筑高标准发展,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全县城镇新建建筑均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新建商品住宅全装修,逐年提高全装修成品住宅的比例。到2025年,全县全装修成品住宅比例达到50%以上,城镇新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第二节培育建筑业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建筑产业总部经济,积极招引建筑业龙头企业。支持建筑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建筑业企业本地化,在资质升级、资金筹措、工程担保、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推进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鼓励建立产业联盟。引导建筑企业向全领域综合发展。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编制先进适用的工艺、工法和标准。推进建筑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技术能力。支持建筑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第三节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  

改革以价格为决定因素的招标模式,建立以工程质量和实施效率优先机制,实施技术、质量、价格、信用等多种因素综合评价。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全县建筑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设立仁寿县建筑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综合信息支持和统筹协调服务。建立政银企协调对接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对外承包工程中的融资需求。支持企业参与国外的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展现仁寿建筑品牌形象。加快培育产业工人队伍,引进建筑工程及相关专业高层次毕业生,完善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制度。全面实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加强建筑领域“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建设,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  

第十章着力培育新经济新业态,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  

抢抓四川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培育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加快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建设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第一节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  

紧抓“成德绵眉泸雅”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机遇,以仁寿县、眉山天府新区大数据中心为核心,规划建设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努力打造全省大数据产业高地。依托信利高端显示、信利光电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人工智能城市、园区,搭建人工智能创新平台,鼓励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加大智能产品研发和生产,布局智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加强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挖掘分析、安全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布局大数据硬件制造和组装以及部分研发环节,开展大数据典型场景试点示范,推进政务服务、普惠民生、公共服务、产业创新领域大数据应用;加快布局5G产业,建设5G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开展5G在4K/8K超高清视频、车联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领域示范应用。积极争创成都软件卫星城。  

第二节加快推动核心产业数字化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立足“1522”现代工业体系,推动智能技术、设备、软件推广普及,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支持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生产线,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立足“243”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进程,完善农业农村领域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广智能农机、智能灌溉、智能种业等应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农业工程,打造“天府仁品”农产品网上展示平台,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培育定制农业、创意农业、云农场等新业态新模式。立足“333”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行业数据汇聚和平台建设,提升数字化服务支撑能力,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大力培育智能零售、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新个体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壮大新型信息消费,争创信息消费示范区。  

第三节推动数字经济项目快速化  

严格规范信息化项目建设与政务数据共享管理,通过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破县域各单位、行业数据壁垒,实现一网通办。推进智慧项目落地,依托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大数据中心、天府星座等智慧仁寿、数字天府项目实施,实现重点领域核心业务的智慧化应用,争创数据经济产业示范园。力争将仁寿数据中心建设成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辐射范围内周边县市区的备用数据中心,推动数字经济项目落地落实。  

专栏7数字经济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数字经济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大数据集聚区和产业园、5G产业培育工程、人工智能城市和园区、“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天府仁品”农产品网上展示平台、现代农业科博园物联网信息化基地、黑龙滩智慧博物馆、眉山天府新区数字城市产业基地、天府星座、数字天府、智慧教育、智慧卫生、智慧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工程等项目建设。  

第四篇坚定不移融入成都,提升高质量发展开放水平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牢固树立开放合作意识,在政策制定、项目谋划、平台建设、重大改革等领域深度融合,构筑全域开放态势。  

第十一章深度融入成都引领开放  

坚定不移把融入成都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眉山“北上东进”主战场作用,以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保、公共服务、户籍管理、人才流动、政策协同等领域同城化为重点,加快全面融入成都、一体发展。  

第一节完善同城发展体制机制  

强化同城发展意识。将成德眉资同城发展理念贯穿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中,在政策制定、项目谋划中均以融入成都、同城发展为目标,不断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同城发展意识。着力推进规划同城。坚持共绘一张图、共谋一盘棋、共建一个网,以规划融合引领成眉同城发展。积极对接《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共同谋划一批管长远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推进户籍管理同城化。推进户籍迁移业务一站式办理同城化,依托四川省人口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户籍迁移流程、规范办理手续,严格实施“省内一站式”户籍迁移登记,推进户籍服务管理便民利民、户籍城乡间自由迁移同城化。  

第二节加强重点产业协作共进  

按照产业互补、链条共建的思路,加快与成都产业协同发展。发挥仁寿比较优势,以信利为龙头,加快发展屏显产业,协同成都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联手成都打造天府大道科创走廊;以德康通内斯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产业,建设成都优质肉制品直供地;加强与郫都区川菜产业园的合作,壮大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协作成都发展文化旅游业,配套成都发展生产服务业。积极融入龙泉山东侧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围绕仁简快速通道适时规划建设现代产业园区,打造方家—大化临空经济现代物流带、成都东部新区产业协作区。  

第三节加快推进设施服务互通  

加快推进北上成都大交通建设,建成成都半小时通勤圈。重点推进市域铁路S5线、红星路南延线、成都外环铁路、天府仁寿大道二峨山段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跨区域公共交通建设,推进公交“一卡互通、一码互通”。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配合眉山市与成都市共同探索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积极参与成渝便捷生活行动,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设置,推动社保医保、住房保障协同联动,深化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合作。  

第四节畅通成眉要素政策通道  

畅通人才要素流动通道,建立仁寿县与成都市区县党政干部人才互派交流机制;推进高层次人才共引共育,强化人才交流、职称互认,持续开展“成都高层次人才仁寿行”等人才招引活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支持仁寿专业技术人员到成都参与高技能人才培训。推进金融协同发展,支持成都重要金融平台在仁寿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仁寿企业或项目在成都金融市场融资。推进政务服务同城化,依托四川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完善市场准入、企业开办、项目审批标准化事项清单,实现线上线下“一套规范标准、无差异受理”。推进生态环境共治共保,重点推进龙泉山脉城市森林公园等跨区域项目,共同建设美丽成都都市圈。  

第十二章主动对接重庆发掘契机  

第一节积极东进对接重庆西扩  

依托眉山东部新城、仁寿东部片区向东拓展,与重庆西扩呼应发展,持续开展赴渝对接合作,进一步挖掘与重庆各区县合作事项,积极融入成渝主轴发展,在产业协同共育、文旅协同共兴等领域深度融合、同频共振。重点推进电子信息屏显、生猪养殖及肉制品加工、晚熟柑橘等产业深度合作;携手培育“成渝地、巴蜀情”文旅活动品牌,联合开展文化旅游项目推广营销,共同打造以黑龙滩、乐高乐园、两江影视城、龙兴古镇为核心的生态康养、研学旅行、休闲度假精品旅游线路。  

第二节以点带面拓展合作领域  

以仁寿县与重庆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工作合作为示范,共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共同建设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拓展仁寿县与重庆各区县在农民工就业保障、民族宗教事务、跨区域检察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加强与中国农科院重庆柑桔研究所的战略合作,共建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加强与重庆各区县对接,力争与荣昌区、永川区、江津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等签订合作协议,共谋发展。  

专栏8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事项

重点推进重大项目:重点推进市域铁路S5线、成都外环铁路、仁简快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信利显示等重大工业、天府龙泉山二峨山城市森林公园等重大文旅、天府国际现代物流园等重大物流、岷江和沱江流域生态治理、交界地带(简阳、资中、威远、荣县、井研等地区)融合发展等项目建设;

积极争取重大政策:力争成德眉资扩权赋能同城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共引共培共享等重大政策落地;

积极推进重大改革:力争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域绿色发展试点等重大改革落地;

聚力建设重大平台:加快建设成都平原高品质宜居试验区、川渝有机食品检测中心、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四川仁寿经开区创建省级高新区等重大平台。

联手打造四大基地: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渝地区重要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成渝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配送基地、成都都市圈重要的新型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第十三章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第一节加快融入经济发达地区  

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节点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合作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用好用活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政策,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弱项、优环境的重点项目,做优对外开放合作环境。  

第二节打造对外开放发展平台  

深入实施“全球招商”计划,探索推进专业机构代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资、引技、引智”步伐。积极参与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共促沿天府大道南延线布局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共建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加快会展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依托西博会、旅博会等开放合作平台,积极承接国际国内重要会议、展会活动,大力发展会议经济、会展产业。  

第三节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  

抢抓眉山列为四川自贸试验区协调改革先行区机遇,力争将自贸区贸易便利优势逐步辐射到仁寿县,培育壮大一批外贸出口企业。抢抓加工贸易产业园的政策优势,仁寿信利逐步承接信利集团汕尾母公司生产线,实现产业转移,建立仁寿加工贸易产业园,招引优质加工贸易企业入驻,拉动外贸新增长。积极探索“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三大外贸新业态,鼓励县内企业发展对外经济。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加博会”等国际性展会,推动仁寿品牌走向世界。  

第十四章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顺应国际市场环境新变化和国内消费升级新趋势,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形成供给与需求相互促进、投资与消费协调拉动的长效机制。加强服务业主体培育,推动形成内循环机制。到202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0亿元。  

第一节优化产业链供应链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仁寿县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强化优势产业地位,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动补短板、强弱项,增强产业链的弹性和韧性。围绕显示面板、装配式建材等制造业优势产品,聚焦核心技术,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努力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上求突破,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重点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努力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优质企业,建成全省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撑。  

第二节精准扩大有效投资  

紧盯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和投资导向,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优化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益。聚焦提升产业能级,突出科技创新,投资建设一批增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项目。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重大项目建成见效。精准开展项目储备工作,深度谋划一批符合国家政策、完善产业结构、补齐发展短板的重大项目。  

第三节注重激发消费潜力  

实施消费提升工程,以扩大服务性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传统消费品品质,进一步提升老字号品牌传承与发展,鼓励对传统技艺和技能商品创意设计创新,增加消费品附加值。培育信息消费、线上消费、夜间经济等新消费热点。拓展农村消费市场,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增加交通通信、文化娱乐、汽车等消费;培育一批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健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鼓励和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市场拓展。  

第五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城乡格局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低密度、低强度、高品质、高品位,以生态为底、文化为魂、产业为基、人民为本,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第十五章建设高品质公园城市  

第一节做强中心城区  

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形成“两山一河”绿色发展总体格局,打造城市绿地、生态绿网、交通绿廊,构建三大城市生态屏障,建设绿色之城。深入实施文化发展五大工程、文艺繁荣五大行动,打造一批具有鲜明仁寿印记的文化地标、文化游园和文化景观,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建设人文之城。高品质发展休闲娱乐、夜间经济、城市商业、体育运动等城市业态,构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积极发展国际性会议经济、赛事经济,承办半程马拉松等专业赛事活动,加快推进智慧仁寿建设,建设活力之城。到2025年,形成中心城区80平方公里、80万人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

第二节梯次建设城镇  

规划“中心引领、沿高速路集聚、多点支撑”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完善城镇发展体系,提高政府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快城镇给排水、电信、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吸引周边人群向城镇集聚;创建一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一批区域中心镇,培育一批省级特色镇,构建起以县城为核心、重点镇为骨干、中心镇和一般乡镇为补充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专栏9城镇体系发展重点

省级百强中心镇:鼓励汪洋镇、文宫镇、富加镇、黑龙滩镇、大化镇等乡镇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县域副中心和现代新型小城市;

区域中心镇:支持龙正镇、钟祥镇、彰加镇、禄加镇、禾加镇、方家镇等乡镇建设区域中心镇;

省级特色小镇:培育文宫枇杷小镇、仁寿县寿橘特色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

第三节完善市政设施  

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功能和级配结构,全面完成80平方公里道路路网骨架建设。实施城市堵点治理工程,全面完成旧城道路改造提升。进一步提升旧城街道、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停车功能和停车环境。全面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乡镇污水处理厂扩容及管网补短板工程,推行管网病害全面检测,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完善垃圾收转运体系,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及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新城重点加强综合管廊、雨水花园、增强调蓄能力建设,旧城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加强地下管网、地面透水性材料、雨水收集、废水利用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各类公共运动场地、丰富完善老旧小区健身场地。  

专栏10市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市政交通重点项目:重点推进书院街(金马桥-英雄广场)道路提升改造、城区市政道路建设改造提升、仁寿县党校周边道路、交通枢纽及新中医院周边市政道路、“两山一河”改造提升、各乡镇场镇绕场路等项目建设。

污水垃圾重点项目:重点推进大化垃圾场封场、城区垃圾处理(仁寿县大件垃圾拆解破碎中心、仁寿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乡镇(满井、汪洋、钟祥、文宫、慈航、鸭池、宝马、松峰等)污水处理厂扩建、大化第二污水处理厂、眉山天府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和生活垃圾压缩站(视高街道、高家镇、北斗镇等)等项目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重点项目:重点推进天府龙泉山脉二峨山城市森林公园、成都都市圈特色示范镇、城市会客厅、城南湿地公园及房地产开发、供水系统改造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智慧路灯、智慧停车场、文化公园、仁寿县党校及配套公园、县城体育场馆提升改造、天府南门公园城市暨成都都市圈卫星城市、陵州大道电力隧道、弱电及通信线路综合管廊、乡镇文体中心等项目建设。

第十六章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第一节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着力破除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扫清制度障碍;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推进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将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体系,实现进城人口住有所居;完善进城人群就业服务机制,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就业信息和政策咨询。探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模式,整合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第二节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快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统筹规划城乡道路、供水、供电、信息、广播电视、防洪和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合理布局重要市政公用设施,并向城市郊区和汪洋镇、文宫镇、黑龙滩镇等重点乡镇延伸。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积极引导民间力量与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化企业,提高管护市场化程度。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建立保护、治理城乡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城市化程度较高的镇适时改设街道办事处,健全有关组织机构,逐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行政社会管理一体化水平。  

第三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进入农村,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布局公共医疗机构,改造提升一批卫生院。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力争80%以上的建制村通公交车。调整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和特殊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体系,建立贫困群众长效帮扶机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落实失地农民保护政策。逐步优化殡葬设施布局,加大公益性公墓建设力度,到2025年实现农村公益性公墓覆盖全部行政村。  

第十七章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争创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持续开展“六有”行动,聚力建设“四美新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十四五”期间,建成美丽仁寿?宜居乡村5个,50%以上乡镇建成市级以上乡村振兴先进示范镇,30%以上行政村建成市级以上乡村振兴先进示范村。  

第一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扶贫脱贫长效衔接机制,发挥好社会保障兜底的防线作用。保持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坚持“脱贫不摘责任、脱贫不摘政策、脱贫不摘帮扶、脱贫不摘监管”。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实现政策统筹协调、规划设计协同、产业可持续发展、相对贫困人口识别调查、组织保障有序。建立覆盖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多层次监测预警和重大突发事件综合救助机制。提升贫困人口和地区“造血”能力,重点做大做强扶贫产业,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拓展贫困人口增收途径;深化“国有公司+工商资本+村集体+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全面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稳定脱贫。  

第二节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建设美丽仁寿?宜居乡村。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厕污共治”“点亮乡村”“四好农村路”、双挂钩等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五乱”治理,推进农村道路沿线和河流沿岸环境治理。严格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理,引导新建农房向产业集中区、人口聚居地集中。制发符合仁寿特色、农村实际、农民需求的“农村建房通用图集”,统一农房风貌和建设标准,消除“蓝顶子”,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美丽宜居新乡村。完善“一核多元[7]”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深入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乡村建设和居民生活。

第三节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完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体林权、“四荒”使用权等农村产权交易。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各类产权确权和登记颁证,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争取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培育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探索财政支农项目实行股份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鼓励将农村集体资产入股参与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好用活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专栏11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示范工程、仁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项目、县域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详查及土壤修复治理示范项目、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工程项目、仁寿县扶贫移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土地双挂钩项目、藕塘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眉山天府新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视高街道、高家镇、北斗镇等)建设、眉山天府新区场镇‘一镇一品’风貌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  

第六篇突出基础设施牵引,增强高质量发展承载能力  

围绕改善交通、能源、水利、应急等城乡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深入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管理科学、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城乡基础设施体系。  

第十八章夯实内外高效联动的交通基础设施  

突出交通先行,深入贯彻“交通强县”战略,遵循“通道畅通、交通同城、网络提质、服务增效、管理提升”的总体思路,以“融入主枢纽、联通双机场、五种出行模式仁寿皆有”的标准,实施交通提升行动,着力打造“北上、东进、西融、南联”大动脉、畅通域内交通微循环,初步建成成都都市圈南向交通桥头堡、成眉交通同城化发展样板区,构建“5678”综合交通网络[8],打造仁寿至成都半小时通勤、市域半小时到达、临空半小时通达、县域半小时出行等4个半小时交通圈。2021年前完成“金通工程[9]”示范建设,2023年前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第一节构建多轨制交通网  

加快推进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干线铁路等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补齐仁寿铁路发展短板,形成“两横三纵”轨道交通网络[10]。积极对接成都外环铁路项目建设,加快融入成德眉资同城化步伐。切实推进市域铁路S5线及仁寿支线建设,强化北向对接成都、天府新区轨道交通支撑。加快连界至乐山铁路建设进度,打通连接成渝、成昆物流运输大通道。

第二节打造外畅干线路网  

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完善加密高速公路网络,提升高速公路通达能力,加快建设天眉乐高速和乐井资高速,适时开展蓉遵高速扩容改造前期研究工作;加快推进城际快速路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天府仁寿大道、红星路南延线、金简仁快速、站华路南延线、仁寿至资中快速,畅通仁寿对接天府国际机场、成眉、成资同城化快速通道;加快推进市域快速路建设,重点推进环天府新区快速通道、天府眉山大道等市域快速路,提升与眉山天府新区、东坡区、彭山区快速通达能力;研究仁寿互通至成宜高速连接线等县域内部快速路,提升路网衔接转换效率。补齐国省干线路网等级质量短板,重点推进G351龙正至仁寿县城段(眉州大道)、S213富加至新店(仁资快速)、S424宝飞至钟祥段(红星路南延线)等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工程。  

第三节提升内联路网品质  

启动县乡道提档升级,实施村道新改建工程,加快推进渡改桥、病危桥改造工程,每年建设“四好农村路”100公里以上,持续提升农村公路等级与质量。新建乡镇连接线11条,强化禾加、宝飞、禄加等18个乡镇公路通达能力。加快推进富加藕塘至禄加柑橘产业环线,新建粮食园区产业大道,破除产业功能区交通发展瓶颈。加快推进小三峡景区公路(宝飞镇花湾村至永谷村)、新建李家沟水库连接线,有效缓解旅游节点交通不畅问题。启动1200公里县乡道提档升级,实施300公里村道新改建工程,加快推进40个渡改桥、病危桥改造工程,力争乡镇通三级路比重达65%以上。  

第四节完善运输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集城际铁路、客运班线、城市公交、农村客运、航空运输等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汪洋、龙正通用航空机场和通航学校,积极争取天府国际机场异地航站楼项目,加快开通仁寿至天府国际机场的快线公交等,仁寿至成都东部新区、简阳、资阳等地区的城际公交线路,提升跨市域公交服务水平;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通过新开、改线、延伸现有客运班线、提升农村地区公共交通覆盖广度和深度;探索开通连接交通枢纽、景区以及景区内部交通路线,提升旅游公交服务水平;完善轨道交通站点公交接驳机制,根据市域铁路S5线及仁寿支线境内黑龙滩、文宫等8个轨道站点,研究开行准点公交、弹性公交线路,提升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的接驳效率。  

专栏12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铁路与轨道交通重点项目:重点推进市域铁路S5线仁寿支线、市域铁路S5线机场专线、成都外环铁路、连汪燕铁路、成昆高铁等项目建设。

高速、快速路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天眉乐高速、乐井资高速、环天府新区快速通道、天府眉山大道、金简仁快速、天府大道二峨山隧道段、黑龙滩环湖东路、益州大道南延线(站华路南延线)、梓州大道南延线、仁寿至天府国际机场BRT快速公交等项目建设。

国省干道重点项目:重点推进G351龙正至仁寿县城段(眉州大道)、G351仁寿县城至富加段、S307仁寿县城至简阳界(仁简快速)、S213富加至新店(仁资快速)、S424宝飞至钟祥段(红星路南延线)、S401仁寿县汪洋至曹家段、S210鳌陵至汪洋段、S213宝马至汪洋(天府大道南延线)等项目建设;适时启动S307满井至青神界段项目建设;

农村公路重点项目:重点推进农村公路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

交通运输体系重点项目:重点推进仁寿北综合客运枢纽、县公交客运中心及配套设施、成眉同城公交一体化、汪洋火车站至物流大道连接线、连汪燕铁路火车站进站道路、视高综合交通枢纽、眉山东部新城客运枢纽、眉山东部新城货运枢纽、交安设施改造提升、道路维护能力建设等项目建设;

航空及其配套设施重点项目:重点推进汪洋、龙正通用航空机场和通航学校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天府国际机场异地航站楼项目。

 

图4交通规划图  

第十九章建设城乡均衡发展的能源基础设施  

第一节完善电力基础设施  

优化电网规划及结构,构建稳定可靠的仁寿电网;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建设智能配电网,持续打造高质量、高标准、可持续的智能电网。实施全域电网改造提升工程,突出黑龙滩、文宫、方家、满井、汪洋园区、视高、贵平、龙马等重点区域,提前规划布局电力设施,为发展留足空间。加快推进仁寿经济开发区C区变电站综合改造工程。加大城市配网建设和提升改造力度。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努力消除低电压台区,提高农村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二节推进全域燃气工程  

稳步推进燃气进村入户工程。规划建设5座以上LNG加气站、LNG储气调峰设施等重大项目,提升燃气供应保障水平和供气网络调储能力,构建全域覆盖、稳定安全的燃气网络。加快城乡燃气管网设施改造建设,加快环形管网发展,全面实现仁寿城区、文宫、富加、汪洋、满井等片区供气管网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应急调度中心建设,完善智慧燃气系统建设,构建智慧燃气管理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  

第三节必威体育平台,必威体育app能源基础设施  

优化加油站、加气站及配套设施布局,加快推进红星路南延线、仁简快速通道、信利大道等8座加油站建设项目,持续完善加油站、加气站服务体系。统筹完善石油储备功能、城乡能源供应网络、技术和服务体系,提高城乡能源服务均等化水平。  

专栏13能源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电力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重点推进仁寿县全域电网改造提升;仁寿经济开发区C区110千伏变电站;仁寿经济开发区C区变电站综合改造;眉山文林220千伏、眉山枣树220千伏变电站扩容改造工程;仁寿经济开发区A区35千伏变电站;福盛至宝飞220千伏线路工程;大化、大坡、元通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枣树至红星、正兴至柏林110千伏线路工程;清水220KV输变电站及配套设施、龙桥220KV变电站、钢铁110KV输变电站及配套设施;文宫、元通、杨柳、咸安、青岗、彰加35千伏变电站增容扩建;眉山仁寿富加至禄加T接禾加站35千伏线路工程;方家、满井等重点区域电力建设、万达广场供电等项目建设。

油气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重点推进仁寿县经济开发区C区新建燃气主管网;仁简快速、红星路南延线、信利大道等重点干线公路加油站;县城、文宫、大化、汪洋、富加、龙正、宝飞等重点区域建设LNG—CNG复合站;LNG储备库调峰基地、石油储备库、东部新城环天加油站、仁简路加油站、红星路加油站、中油环天兴盛加油站等项目建设。

第二十章完善安全保障有力的水利基础设施  

第一节构建安全供水保障体系  

积极对上争取水资源配置量,持续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大力推进重点水源工程、抗旱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喜鹊寺水库项目建设,积极对接长征渠规划修编,布局囤蓄水工程红岩沟水库项目。巩固全域安全饮水成果,加快县域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加快对现有制水厂硬件设施升级改造,新建第三水厂二期、黑龙滩水厂二期等项目,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升级改造工程,完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健全农田灌溉保障体系,加快渠系整治、山坪塘整治等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推进黑龙滩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和洪峰水库、劳武水库灌区续建配套项目,提升全县蓄水灌溉能力。  

第二节提升县域防洪减灾能力  

加强江河湖库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沿河重点城镇防洪减灾工程保障体系,加强城市和城镇防洪排涝能力建设。加快沱江流域水治理,推进球溪河、越溪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及安全水库等2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建立健全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开展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切实提升县域防洪减灾能力。  

第三节强化水利信息化建设  

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防汛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全域供水调度、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升水利管理与服务能力。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建设,建立农村供水信息系统。加强防汛抗旱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善防洪抗旱预警监测体系,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推进水利信息网络和网络服务系统建设,建设“智慧水利”,提升水利部门行政管理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  

专栏14水利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安全供水保障重点项目:重点推进长征渠引水工程囤蓄水及配套工程、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喜鹊寺水库、喜鹊寺水厂、红岩沟水库、红岩子水库、广福水库、合力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仁寿经济开发区C区工业供水站、万口“当家塘”整治、供水系统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

防洪减灾重点项目:重点推进球溪河、越溪河防洪治理、仁寿县山洪沟治理、仁寿县山洪灾害防治提升巩固、安全水库等20座水库除险加固、乡镇场镇内涝治理等项目建设。

第二十一章健全完善稳定高效的应急基础设施  

第一节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健全风险管控、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应急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依托“智慧仁寿”,加快推进仁寿县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加强县安全体验中心阵地建设,强化灾害科普宣传,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完善应急管理全民参与体系,强化社会协同应对能力建设。  

第二节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持续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管控,持续深化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消防、城市建设、农机、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有效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第三节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加强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强化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优化城市重点场所物联网监控设备布局,完善城市安全立体防控网络建设。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水平,重点推进城市消防站所和各级各类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高应急装备和物资分类分级保障、综合管理与协调能力,加强应急装备、物资等储备,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各类灾害预警信息数据库,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专栏15应急能力建设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仁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提升、仁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保障楼、城北城市一级消防站及培训基地、汪洋镇综合应急指挥中心、防火基础设施项目、应急物资储备、眉山天府新区应急指挥中心、物资储备库、安全体验中心、安全生产培训考试中心,视高、贵平、北斗一级城镇消防站等项目建设。 

第二十二章推进提升发展潜力的新型基础设施  

抢抓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窗口期,统筹布局信息与融合基础设施,加快5G、超宽带网络、大数据中心、卫星等建设,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完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建设,加速光纤网络扩容,优化骨干网络结构,建设超带宽网络。推动“千兆仁寿”建设,推动高速率宽带接入全覆盖。加强5G专网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主城区、重要功能区、公共服务场所等重点区域,优先布局5G通信基站。适时探索6G网络布局与应用,积极争取6G应用场景试点县建设。统筹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升级,推广支持IPv6的移动和固定终端。推动仁寿县、眉山天府新区大数据中心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探索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积极融入全国“东数西算”数据要素流通格局。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服务、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引导数据中心向一体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建设眉山“城市大脑”仁寿节点、天府新区节点,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农村无线网络的覆盖率。  

第二节探索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发展  

深度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推进智慧仁寿建设。开展数字孪生城市试点示范,拓展窄带物联网应用范围,实现城市公共设施泛在感知与智能管理。加快部署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统筹推进现有交通设施智能化升级,提升“人、车、路、云”融合协同能力,开展智慧公路试点示范建设,开展基于5G的车联网示范。以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为重点,统筹布局建设充电站20个,充电桩8000个。推广智慧能源基础设施,推广“多表合一”应用,强化各类能源网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有序推进智慧燃气发展,建设智慧燃气平台及OneNet平台,强化对表具的统一管理与远程操作。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支持县人民医院等重点医疗单位与机构建设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平台终端和检查、检验等设施设备,持续提升医疗智慧化水平。依托仁寿县第一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加快现有教育网、校园网教育信息化提档升级,支持搭建智慧教育“云”平台。  

专栏16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5G+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到2025年,基本完成5G规模组网并实现商用。建成5G基站5000个,在重要功能区、重点应用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能够满足典型垂直行业的5G网络商用需求。建成10个以上5G技术或应用创新平台,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

县域IPV6环境营造项目:为保障数据安全,提升数据传输安全能力,在县域内试点搭建IPV6通信网络。

智慧仁寿项目:推进城市大数据中心、智慧仁寿一期、智慧治理“雪亮”四期及“慧眼”工程、智慧综合执法项目、仁寿县应急指挥平台、平安仁寿、智慧交通一期、信用仁寿平台、智慧环保水质自动监测站、教育信息化平台(一期)等10个项目建设,提升精细治理管理水平;开展“智慧大党建”“智慧政务”“智慧治理”“智慧城市”“智慧经济”“智慧民生”等6大工程建设,实施智慧管网、时空大数据、智慧工业、智慧统计、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智慧水利、智慧文旅、智慧医疗、智慧教育二期等项目。进一步推进数据政用、商用,提升全县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推进眉山天府新区智慧化建设。

智慧医疗项目:在仁寿县大数据中心建设智慧医疗机房,基于区块链技术和5G通信技术建设智慧医疗平台,在下属医疗卫生机构92家(4家县级+15家中心卫生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家乡镇卫生院+24家民营医疗机构)建设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平台终端和检查、检验等设施设备以及覆盖各医疗卫生机构的5G网络,在570个村卫生室建设智慧医疗终端及设施设备。

第七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环境本底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环境质量全面改善,营造优美优质的环境生态。  

第二十三章坚定不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强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精细化、弹性与系统性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治,严格落实平面管控,强化立体和时序管控,提高区域生态安全管控水平。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守牢生态安全边界,强化黑龙滩等重点区域保护。推进“三线一单”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强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实现“三线一单”落地应用。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坚持以环境容量定项目,对不符合“三线一单”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引导构建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产业空间布局。  

第二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入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实施境内防护林体系建设,科学推进天然林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加快城南湿地公园、龙泉山脉二峨山城市森林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严格管控岸线开发利用,统筹规划球溪河等主要流域岸线资源,强化分区管理与用途管制。加强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保护和建设,依托黑龙滩等重点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与生态研学活动,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体系。制定实施多样化、本地化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案,加大基因、物种、典型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的保护力度,开展黑鸢、水獭、鳡等重点野生动物保护与救助,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第三节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严格实行能源消费与强度双控制度,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扩大清洁能源供应。制定实施能效提升计划,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工程,探索推进能源消费与强度双降工程。鼓励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加强建筑用能管理。加快对园区、机关、医院等公共机构建筑进行绿色设计改造,鼓励公共机构应用高效空调、高效照明等节能新技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积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交通运输装备。  

全面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实施节水控水行动。开展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推广滴灌、微灌等技术,分区域推进高效节水灌溉。严格用水定额管理,严控新增高用水工业项目,持续推进企业节水与再生水回用改造,推进水循环阶梯利用。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定额。切实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发利用再生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源。加强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设施建设,加强供水管网漏损检测和改造,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市场调节、标准控制和考核监督。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实施“亩均论英雄”。通过协议收购、储存等方式,有序推进城镇闲置、低效用地统一整理和再开发。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对新供应土地,需对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指标进行约束。  

第四节推进低碳循环绿色发展  

强化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管理,积极制定碳达峰方案,加快低碳城市建设。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行动,推动仁寿经济开发区A区、C区等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与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进仁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项目建设,积极拓宽农林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途径。推行“绿色制造”,鼓励支持德康通内斯、信利等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推动政府采购项目与市政工程优先使用绿色再生建材产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有序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进环保设施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建设运营与维护。积极创新县域环境治理模式,探索城镇、园区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工作。  

依托黑龙滩、仁寿城市湿地公园等载体,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教育设施和场所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宣传活动,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等,提高公众生态意识,构建绿色文化氛围。广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行动。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行绿色消费与出行,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有序推进限塑禁塑工作。到2025年,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达到100%。  

第二十四章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一节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  

积极参与成都平原城市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与成渝地区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协同开展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探索推进碳中和行动,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总量前置要求,以总量审批倒逼产业能源结构调整,新建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的项目,实行污染物排放减量等量替代,实现增产减污。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持续深化清洁能源专项行动、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餐饮业油烟污染整治专项行动、VOCs治理专项行动等。按照仁寿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方案,实施大气排污单位落实限产、减产等应急措施,督促大气重点监管单位按照“一厂一策”编制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方案。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  

第二节提升水环境与水生态质量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推进“一河一策”精准施治,加强河湖岸线管理和保护、河湖“清四乱”工作,扎实开展长江流域退捕禁捕行动,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全面修复沱江流域球溪河和岷江流域越溪河、粤江河等重点河流与主要支流自然生态,确保重要流域水质稳定达标。加快工业集聚区水污染综合治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与监管,推动园区废水全面达标排放。坚持面源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管控,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推进农膜使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利用“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实施农药化肥“双降”工程。以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场等区域地下水为重点,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防治修复。强化在线监测、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运用,建立成熟高效的运营管控机制,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持续发挥污染减排和生态修复功效。  

第三节切实保障土壤环境质量  

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评估,全面摸清区域内土地质量情况,构建区域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建立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能力。动态更新与及时公开土壤污染重点企业名单和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相关信息。加强污染土地安全利用管理,鼓励对工业污染地块,采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加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控,建立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清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目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完善农产品基地土壤污染监控机制,强化产品和土壤环境质量双重监督,强化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预警。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积极推进无主污染地块修复治理等项目,探索土壤污染防治综合先行区建设和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制定详细的治理和修复方案,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分步实施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  

第四节提升固废危废处置能力  

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强化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提高固体废物的资源利用率,探索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推进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与生活垃圾清运体系的有效衔接,提高生活垃圾回收率。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建立完善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转移、经营、处理和处置全过程信息化监管系统。提高危废综合利用处置能力,加强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运营监管,解决好信利集团等重点企业危险废物处置问题,严厉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加快发展静脉产业,促进各类废弃物资源利用规模化和产业化。到2025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基本成形。  

第二十五章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第一节强化生态环境监督执法  

建立督政与督企并重的环境监察体系,完善环境执法监督机制,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统一执法标识标准,提升监察执法机构标准化建设和执法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强环境监管人员选拔、培训、考核,完善执法人员责任及尽职免责事项。全面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推动环境监管服务向农村延伸,创新基层环境监管机构设置形式,合理配置基层环境监管力量。强化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完善“双随机”抽查制度。建设后台移动执法业务管理支撑系统,实现与省市移动执法系统互联互通。推广无人机等智能监控技术手段在生态破坏和执法取证等领域的运用,提升环境监督执法效能。加强污染源监测,健全涵盖固定源、面源和移动源污染源监测体系。完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排放自动监测预警机制,提高污染物超标排放、自行监测设备运行等信息获取能力和报警功能,实现对排污单位智能化监控。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日常运行管理和监控数据有效性审核。  

第二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健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运营投入机制,推进社会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范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按规定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推进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开展园区共建、飞地经济等跨区域生态补偿合作。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积极推行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加快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并建立符合区域特色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环境治理政务失信记录,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加强对排污许可和总量控制的组织领导,强化总量减排目标考核,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制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责制。  

第三节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持续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及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继续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对现有监测仪器进行自动化更新换代,提高监测自动化水平。加强黑龙滩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球溪河及相关支流监测,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加强污染源监督执法监测,稳步拓展与仁寿县特征污染物排放相适应的监测项目作为技术支撑。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支持,完成环境监测实验室改造升级,达到国家三级实验室要求。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强化后备干部战略储备,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环保人才队伍。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顺利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资格复查,逐步扩展监测项目。做好环境应急监测物资、设备储备,加强人员培训。强化环境质量信息发布,加强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借助县大数据中心智慧环保平台,大力推进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数据联网,丰富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发布形式。  

专栏17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

生态环境修复重点项目:重点推进岷江、沱江流域生态治理、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水质保护提升、流域水质站、黑龙滩(柳兴社区)滨水区生态修复、天府龙泉山脉二峨山城市森林公园、仁寿县水土保持、仁寿经开区C区湿地公园绿心、仁寿经开区C区污水处理厂景观绿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三岔湖水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柴桑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

污染防治重点项目:重点推进仁寿县岷江和球溪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驰骋油业等无主污染地块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及修复治理、乡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及提标扩容、仁寿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仁寿县大件垃圾拆解破碎中心、大化垃圾场封场、饮用水规范化整治及水质提升、工业“三废”处理等项目建设;

绿色循环发展重点项目:重点推进中科院巨型稻立体种养、仁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仁寿县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一期、仁寿县万洋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装配式异型构件、板材及沙石尾矿等固废料循环综合利用项目、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项目和仁寿铁马焦化干熄焦、煤气综合利用项目等建设;

环境治理能力建设重点项目:重点推进工业园区水气土协同监管能力建设、仁寿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省控空气自动站设备更新、声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站、大气、土壤和辐射环境污染防治监管基础能力、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和黑烟抓拍系统项目、大气环境立体走航观测车项目、秸秆露天禁烧监管系统等项目建设。

第八篇强化创新核心地位,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着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断激发创新活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基础。  

第二十六章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第一节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企业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鼓励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孵化器等研发孵化平台。设立企业创新基金,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加快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测认证等机构建设,构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第二节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积极推进天府大道科创走廊、眉山科创金三角建设。围绕电子信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构建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科技创新平台,重点推进中国西部高端显示研究院、国家级有机食品检测研发基地、晚熟柑橘研究院、现代粮食产业研究院、西南装配式建筑技术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立足电子信息、工业大数据、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心、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建设。加快创新孵化器建设,构建“创客空间—专业孵化—产业基地”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按照产业特色,建立一批专业孵化器,加快企业孵化,促进集聚发展。  

第三节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探索设立仁寿县科技创新支持基金。持续深化科研项目评审、科技人才评价、科研机构评估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育的激励措施,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保障机制,搭建仁寿县科技创新平台。落实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进一步明确职务科技成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鼓励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院士、专家教授和科技人才来仁领办企业、与企业合作开发、进行科技成果转让或在企业担任兼职技术顾问,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第二十七章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节持续完善人才工作布局  

深入推进干部三年轮训计划,全面加强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按照“国内一流、全省领先”标准推进县委党校建设。以“仁寿育才工程”为统揽,持续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协调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项目体系和服务体系。系统优化人才政策,配套形成“1+N”人才新政2.0版,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推进眉山人才副中心建设,打造“大美仁才港”人才洼地和光电核心产业人才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人才示范区,筑牢高层次人才常态引进、人才项目团队集聚、本土人才精准培育等多极支撑,促进各区域、各领域人才协同发展,逐步构建“一心、一地、两区、多极、全域”的人才工作总体布局。探索与成渝地区人才合作交流机制,促进区域人才协同发展。  

第二节持续构建人才项目体系  

深化“筑巢引凤”,单列高层次人才专编,打造智汇人才工作平台,组团开展“才汇仁寿”高校行招才引智活动,探索建立“候鸟工作站”,柔性引进“周末工程师”,常态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深化与清华大学、省特聘专家联谊会等合作,开展项目推介、创业周,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落地一批专家项目,建设人才项目示范园。推进专家人才“仁寿行”,开展“乡贤寻根”工程,引导在外乡贤回乡投资兴业。深化“本土人才培育”工程,大力培育名匠、名师等“精英才俊”。推进“区域合作”“强强联合”“结对帮带”“学段医段融通”等校联体建设。强化“基层治理人才支撑”,推进“特设岗位”,落实岗编适度分离制度,推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第三节持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健全完善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人才政治引领政治吸纳,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常态开展人才慰问、锻造提能、情感交流等活动。完善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建好用好仁寿新型智库。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探索设立“大美仁才”发展基金。开展重点领域人才专项激励、科技创新项目资助。建设完善人才公寓、人才之家、人才沙龙、人才公园,打造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加强疫情防控一线人才关怀,拓展“人才绿卡”服务项目,拓宽人才晋升渠道,深化人才表扬激励,增强人才获得感、荣誉感。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对户籍签证、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创业投资等实行全方位服务。  

专栏18科技创新重点工程

创新平台重点项目:重点推进中国西部高端显示研究院、天府大道科技创新走廊、川渝有机食品检测中心及研发基地、川南有机山茶油科研示范项目、西南装配式建筑技术研究中心、晚熟柑桔研究院、现代粮食产业研究院、高科技现代农业示范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项目建设;

一地两区多极人才示范项目:着力建设眉山人才副中心,推进“大美仁才港”人才洼地、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人才发展示范区、仁寿智库等人才项目建设,筑牢本土人才培育、校地企开放合作、高端人才项目引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等多极支撑,构建“一心一地两区多极全域”人才协同发展布局。

第九篇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增进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民生,深入实施民生事业提升行动,统筹推进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稳定就业、生态环保、饮水安全、公共环境等民生实事。  

第二十八章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第一节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合理规划布局城乡幼儿园,在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新城开发和居住区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建设幼儿园。扎实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探索建立县幼儿园集团化办学模式,补充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完善义务教育体系,加快推进德培、星光、信利等10所小学建设,推进长平、黑龙滩等7所初级中学建设,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对标成都、绵阳等先进地区标准,将仁寿一中南校区创建为天府名校,实现从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转变,重塑仁寿教育辉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快仁寿县文同高级职业中学(仁寿县文同高中)项目和仁寿中德先进制造学院项目建设,为全县产业发展培育产业工人队伍。加快推进西南交大希望学院项目,积极争取引进更多高等院校来仁寿办学。  

第二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队伍,提升育人能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教师,开辟紧缺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探索柔性引进人才机制,优化教师年龄和学科结构。通过四川省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培养综合素质较高教师,解决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缺口,保障农村教师的稳定性,提升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妥善安置省属公费师范毕业生,稳步提升教师待遇,出台确保教师队伍稳定的政策。持续实施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三名工程”。  

第三节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高规格改扩建和新建教室、实验室、学科教室、功能室,按标准配足配齐教学仪器和设备设施,补齐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短板。将教育现代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引进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在中小学建立科创教育课堂,加强科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快配置科创教具,促进科创教育良性发展。  

专栏19教育体育水平提升重点项目

幼儿园重点项目:重点推进眉山天府新区第一、第二幼儿园,眉山东部新城第一、第二幼儿园,仁寿县城北第一幼儿园、东街幼儿园、城北第四幼儿园、城北第三幼儿园、城东第一幼儿园、城东第二幼儿园、城东第三幼儿园等城区幼儿园,满井幼儿园、文宫幼儿园、沙子湾幼儿园等乡镇幼儿园项目建设;

小学重点项目:重点推进眉山天府新区二小、三小、四小,眉山东部新城一小,德培小学、星光小学(迁建)、文宫镇枇杷小镇学校建设项目、信利小学、黑龙滩第一小学、仁寿县文缜小学、文同小学长平校区、华光小学、汲清小学、允文小学、青岗小学改扩建等项目建设;

中学重点项目:重点推进眉山天府新区第二、第三、第四初中,德培初中、信利初中、黑龙滩第一中学、长平初中、文缜初中、彰加初中改扩建等项目建设;

K9学校重点项目:重点推进文华K9学校、石鲁K9学校等项目建设;

K12学校重点项目:重点推进仁寿成都外国语学校等项目建设;

高职中教育重点项目:重点推进眉山天府新区天府中学、眉山东部新城完全中学、眉山天府新区职业教育学校、文同高级职业中学(仁寿县文同高中)项目、汪洋普职一体高中项目、文宫高中迁建等项目建设;

高等教育重点项目:重点推进兰大伯克利自然科学研究院、中德先进制造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等项目建设;

体育重点项目:重点推进眉山天府新区体育中心,县体育中心、县体育场(馆)维修改造、城南体育公园、体育健身中心、县城市体育公园、县城市健身步道等项目建设。

第二十九章建立健全卫生健康体系  

第一节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母婴安全和儿童健康行动计划,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区域布局,持续改善诊疗环境。强化医疗机构等级创建,打造本地医疗卫生品牌,推进县级医院积极创建三级医院、有条件的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建二级医院。加大医疗设备投入,提升检验、检测水平。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整合卫生信息化资源,突出慧医应用主题,健全数据库,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效。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标准建设中医馆,强化中医药服务在治未病中主导作用、重大疾病治疗中协同作用、疾病康复中核心作用,持续振兴中医药事业。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卫生、医养事业。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省级卫生村达70%以上,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第二节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建立灵活的卫生人才招引机制,确保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数分别达2.7、3.3人。加大人才培训,通过对口帮扶、现场教学、讲座授课等“传帮带”形式,大力培养学术人才、骨干医师和青年创新型卫生技术人才,分批次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每2年轮训1次,全面提升医务人员医疗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实现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目标;开展“最美医者”“眉州名医”“医教标兵”“优秀护士”等评选活动,确保医疗卫生队伍稳定。  

第三节加强医疗承载能力建设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盘活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推行县城骨干医院带动中心卫生院的医联体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到2025年,建成文宫、汪洋、钟祥、富加、彰加等紧密型医联体,所有行政村建成标准化村卫生站,基本形成基层15分钟卫生健康服务圈。积极引进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高水平医疗资源。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加强慢性病及精神疾病综合防控。建立科学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卫生应急运行机制,“一盘棋”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  

专栏20健康仁寿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仁寿县中医医院新区医院、仁寿县人民医院负压病房、仁寿县二峨山医院(传染病医院)、仁寿县老年病医院(钟祥)、仁寿县禾加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仁寿县彰加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仁寿县新区综合医院、仁寿县中医医院感染疾病楼、仁寿县妇幼保健院妇儿康复中心、仁寿县普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仁寿县怀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仁寿县禄加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仁寿县龙正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仁寿县始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村卫生站、天府仁寿医养城(台湾全程医疗)、眉山东部新城龙马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  

第三十章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健全社会保险服务体系  

通过大数据精准比对,精准确定社会保险费扩面征缴对象。推行社保线上网厅自助服务、线下综合柜员制服务模式,实行告知承诺制,简化经办流程和办事材料,方便企业及个人参保缴费。推动成德眉资社保公共服务同城化发展。建立完善社会保险信用服务体系,落实社会保险领域严重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推动社保欺诈案件异地协查及基金联合追缴;将社会保险失信行为纳入征信体系,实施多部门联合惩戒,让失信企业及相关责任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第二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深化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核确认程序。强化急难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创新社会救助方式,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精准认定救助对象。实施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设立村级社会救助协理员和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筹资机制,加快推进棚户区及危旧房改造。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提高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水平,补齐儿童福利设施短板,新建1所县级儿童福利院。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满足家庭多层次、多样化托育服务需求。  

第三节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加快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力争全县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快构建“1+N”农村公办养老服务联合体,推动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对居家和社区的服务延伸。补齐农村养老基础设施短板,建设1所县级特困供养人员服务设施。实施机构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工程,加大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发展普惠养老机构,力争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的床位不低于6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  

专栏21社会保障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建设仁寿县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中心(仁寿县社会福利院)、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基层乡镇(社区)康养中心、四川省人民医院仁寿康养、仁寿县中医医院健康养老用房、仁寿县儿童福利院、县城老年健身俱乐部、乡镇老年健身中心、托幼机构等项目建设。  

第三十一章推进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第一节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建设覆盖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就业服务一体化、信息化、智能化业务经办平台,实现信息同步发布、业务实时办理,提升综合管理协调能力;升级改造仁寿县人力资源市场,优化全县就业服务网络。完善劳动者维权绿色通道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重点拓宽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小微企业、基层服务项目、就业见习、入伍等七大就业渠道,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工作机制,强化失业动态监测,重点监测就业困难对象、弱势群体动态,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帮扶模式。  

第二节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推动仁寿县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统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和家庭服务员培训,打造一批仁寿知名劳务品牌,培育一批“仁寿名匠”;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项目合作、学习交流,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积极组织参加成渝地区线上、线下招聘会,搭建起稳定的劳动力转移输出链,适时提供就业需求信息,订单式、定向开展企业通用素质培训和企业以工代训,向劳资双方提供更加精准的用工服务。  

第三节加强创业政策扶持  

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以及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创业,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大力优化创业环境。对标成都、重庆等先进地区,高标准定期与各地联合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围绕成渝地区建设需求,定向开展各类高校项目制培训,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培训—集聚—流动—稳定就业发展机制,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  

第三十二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第一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创建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为目标,构建县、乡、村一体化、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建设美术馆,高品质建设仁寿县博物馆、黑龙滩博物馆、大剧院。巩固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国家一级馆创建成果,加强数字化建设,推进县文化馆、县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基本建成城区“10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20分钟文化服务圈”。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提高全民素质;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培育文艺队伍,扶持壮大一批文艺团体、文艺阵地;发展壮大“仁寿大舞台”艺术团,并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在汪洋、富加、文宫等镇规划建设图书馆;新建一批城市阅报栏报亭、农民工书屋、留守学生(儿童)之家、建成文化院坝、村(社区)阅报栏,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加快推进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媒体+政务+服务”大融合,打造全省、全国样板。  

第二节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  

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打响“仁者寿”文化活动品牌,壮大天府仁寿生长节、天府仁寿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文化下乡、戏曲进校园、艺术扶贫等活动,实现群众文化活动全域化、常态化,保障文化产品供给。开展一次大征集、一次大评比、一次大展示、一次大汇编“四个一”主题活动,以“仁者寿”“抬工号子”“黑龙滩”为元素,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等各类艺术门类推出一大批精品力作,争取在全国、全省评比中获奖。组织专人、艺术院团开展艺术作品创作,深度挖掘本土特色文化,通过非遗传承、地方小戏小品等形式,创作各类艺术精品,力争荣获“五个一”工程、群星奖。设立文艺精品创作基金,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推进文艺精品项目化、市场化、品牌化。高规格举办各类艺术精品展演活动,讲好仁寿故事,展示仁寿形象。  

第三节加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  

强化和突出仁寿生态人文特色,保护与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和底蕴。重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加强对老北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奎星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保持原有的空间格局、街巷河道网络等历史景观特征;重点保护高家镇、文宫镇、汪洋镇等3个历史村镇。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好全县不同等级文物,实行分级保护机制,加强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牛角寨石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文华旧居和洞子山崖墓群、北斗叶家祠、观音堂崖墓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汪洋铁佛寺、洞弯石室、李先恺墓等文物古迹的保护,保护和发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抬工号子;实施非遗“薪火行动[11]”,力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持续培育文化艺术传承人。

专栏22文化事业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眉山天府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演艺中心)、博物馆、美术馆,  

眉山东部新城文化艺术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黑龙滩博物馆展陈工程、仁寿县博物馆、仁寿县大剧院、仁寿县美术馆、仁寿县文化馆和图书馆总分馆、乡镇图书馆、城市阅报栏报亭、农民工书屋和留守学生(儿童)之家、文化院坝、村(社区)阅报栏、融媒体中心提升改造、乡镇文化站提升改造、镇村史馆等项目建设。  

第十篇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构建高质量发展市场体系  

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要素集聚能力。  

第三十三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第一节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面实施“三张清单[12]”制度,完善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确保“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开展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试点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13],打破体制机制藩篱,进一步梳理审批事项、规范划转职能、完善审管机制,实现由审管一体到审管联动、多头审批到一门审批转变。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持续精简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行一次性告知、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等制度;完善一体化政务体系,打通政务服务落实到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推行“红色代办”“帮办代办”制度,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推动工程建设项目从线下审批到线上审批转变。

第二节持续提升行政效能  

围绕建成“全省领先,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目标,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堵点”“难点”“痛点”,推动流程再造,提高审批效率。创新企业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意识和能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充实政务大厅服务事项,优化“一站式功能”,完善“一窗分类办理”,推进“一事一次办”,推动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平均减少60%以上。推行“网上办”、成德眉资同城办、跨省通办,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行“就近办”,将一批审批、服务、执法等权限依法赋予乡镇。  

第三节抓好监管质量提升  

建立行政审批与监管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信用监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国家在线监管系统和四川省“互联网+监管”系统,推进“互联网+监管”;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行政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加强网络市场、广告、传销等重点领域监管。加强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价格监管执法。深入实施质量强县战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构建质量社会共治机制。  

第三十四章深化要素市场改革  

深化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积极发展民间融资,包括发展天使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保理融资、企业资产证券化等。探索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和“标准地”供应[14];开展全域土地综合试点整治。加强劳动力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农民进城、外来就业安家落户,落实公共服务待遇,提高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活力和吸纳能力,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技术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科技投入市场导向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充分流动;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第三十五章持续开展国有企业改革  

持续完善国资监管体系,下放监管权力,加大企业市场化经营考核力度。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构造更加符合监管企业实际、符合市场化运作要求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推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五位一体”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积极拓展经营业务领域,积极推进仁寿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仁寿鑫龙水务建设有限公司的集团化运行管理,鼓励县属国有企业走出去,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力争到2025年县属国有企业年营业收入达100亿元,年利润总额达10亿元;培养1家上市公司。  

第三十六章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化解和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和压力。规范和明确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支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乡镇财力保障体制。兜牢“三保”支出底线[15],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对医疗卫生、环保、教育等民生领域资金投入。严格落实政府债务相关规定,确保政府债务规模在限额内。落实隐性债务化解计划,遏制新增隐性债务,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构建部门、项目、资金全覆盖,目标设置、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行专项资金财政专项库款管理,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全面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构建边界清晰、职责明确的资金支付运转机制,实现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顺畅、高效运行。

第十一篇牢固树立底线意识,优化高质量发展总体环境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坚持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着力防范和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深入实施基层治理提升行动,坚决守好“不发生重大网络负面舆情、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涉稳群体性事件”底线。  

第三十七章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一节持续强化依法治县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执行党政法律顾问制度。健全司法公正体系。推进审判、检务、警务公开,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支持眉山天府新区探索设立法院、检察院等机构。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扎实开展民法典等重大法律法规普法教育活动,统筹开展法治示范创建,健全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  

第二节加强社会文明建设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建设,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打造提升虞允文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水利新村等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建设;聚焦“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五大任务,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主要形式,常态化实施规训教化、集中宣教、爱心服务三大实践行动。加快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力争在2023年建成省级文明县城。  

第三节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坚持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提升基层精细治理能力,推进治理现代化试点和平安仁寿创建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统筹推进基层治理信息化指挥、网格化管理、扁平化执法、精准化服务。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治理,推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探索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城市社会治理机制。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化行政执法、司法所管理、派出所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鼓励社区组织承揽一般性的维持生活秩序的事务,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第三十八章扎实筑牢安全防线  

第一节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社会治安防控,完善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重点推进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禁毒设施、“雪亮”工程[16]、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持续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和防艾综合治理。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17]”仁寿实践,努力将各类社会矛盾风险解决在县内,积极推进仁寿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项目建设。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和程序,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扎实开展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反邪教、反恐怖斗争,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第二节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严守耕地红线,切实解决土地撂荒,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实现“藏粮于地”;推进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开展粮食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与实验示范;大力推广现代种植技术和装备,实现“藏粮于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严格执行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提高种粮主体积极性。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和改造,充分发挥仁寿国家粮食储备库的作用,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推进粮食企业重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障粮食储备安全。  

第三节重视食品药品安全  

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为目标,按照“四个最严[18]”要求,着力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产品追溯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示范引领,在生产、流通、餐饮等各领域开展系列示范创建行动,打造一批放心产品生产基地、餐饮服务示范街区、示范食堂、流通示范单位、示范乡镇。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强化药品安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药品安全治理行动,强化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和新生业态监管;重点抓好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置四个关键环节,严把“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以“清单制”管理为抓手,完善和落实“三个责任”管理制度。

专栏23社会安全保障重点项目

重点推进文明县城创建、基层司法所、基层派出所、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禁毒设施、消防设施、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雪亮”工程、智慧平安小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乡镇干部周转房等项目建设。  

第十二篇强化统筹协调调度,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实施干部提能行动,不断提高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第三十九章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党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政策措施的工作机制。发扬斗争精神,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加强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定不移惩治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四十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贡献力量。  

第四十一章健全规划制定和实施机制  

“十四五”规划纲要是指导仁寿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体规划,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性、纪律性和严肃性,树立规划的权威性,认真落实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及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要改革任务。强化规划协调管理,形成以规划纲要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政策配套扶持,围绕规划提出的重点领域,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对纳入本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要简化审批核准程序,优先保障规划选址、土地供应和融资安排。抓好规划实施评估,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规划相关领域实施情况评估,规划主管部门要对规划约束性指标和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在规划实施中期阶段开展中期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名词解释  

1.四好农村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2.治眉兴眉“136”发展思路:“1”指一个目标定位——“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3”指三项治眉方略——“开放引领、融入成都、五区协同”;“6”指六大发展支撑——“一极(成都都市圈经济增长极)、一地(成都都市圈科创新高地)、一枢(成都都市圈交通次枢纽)、一市(成都都市圈开放示范市)、一城(成都都市圈品质宜居城)、一园(成都都市圈幸福新家园)”。  

3.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4. “243”现代农业体系:做大做强粮食、生猪2大主导产业;做精做优柑橘、枇杷、梨子、花椒4大特色产业;做稳做实现代种业、冷链物流、现代农业装备3大先导产业。  

5. “1522”现代工业体系:推进产业成链聚集,力争到202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突破500亿元、新型建材产业突破200亿元、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突破200亿元。  

6. “333”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特色餐饮3大高端现代消费服务业;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3大生产服务业;商贸、电子商务、家政3大生活服务业。  

7.一核多元:指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构建多元主体为依托,多元互动、多主体参与、共建共享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  

8.“5678”综合交通网络:“5”指连汪燕铁路、成都外环铁路、市域铁路S5线及仁寿支线、成昆高铁;“6”指600公里高等级农村公路;“7”指成自泸高速、遂资眉高速、成都经济圈环线高速、仁沐新高速、成宜高速、天眉乐高速、乐资高速;“8”指8条普通国省道、快速通道。  

9.金通工程:通过统一乡村客运标识、统一招呼站(牌)、统一车辆外观、统一从业人员标识,建设美丽清新、安全绿色、便捷优质、精细管理的乡村客运服务体系。  

10.“两横三纵”轨道交通网络:“两横”指连汪燕铁路、成都外环铁路;“三纵”指市域铁路S5线及仁寿支线、成昆高铁。  

11.非遗“薪火行动”:采用“数字化”整理、“课程化”教学、“品牌化”升值、“体验化”宣传以及“产业化”创新的“五化一体”模式,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面保护、传承、弘扬和活态利用。  

12.三张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  

13. “放管服”改革: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14. “标准地”供应:在城镇开发边界内具备供地条件的区域,对新建工业项目先行完成区域评价、先行设定控制指标,并实现项目动工开发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的可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15. “三保”支出底线:保基本民生、保运转、保重点。  

16.“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17.枫桥经验: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  

18.四个最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