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到”一生“到” 卸下戎装初心不改

发布时间:2025-04-25 发布人:辜建忠 来源:仁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分享:

一声“到”,一生“到”,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钟比良老兵一辈子坚持践行的誓言。翻开他的履历就是一部让人肃然起敬的战斗史。钟比良,1937年2月出生于仁寿县禾加镇,1958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在西藏军区服役,先后任战士、班长、排长。1962年参加中印自卫反击战,1969年参加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先后参加过西藏麻江、麦迪卡、罗布林卡、岳王山、山南、热若、藏北草原、雪城苓地等多次剿匪战斗,荣立三等功3次,团以上嘉奖12次,多次因作战勇猛负伤的他,于1978年因病退休。

保家卫国洒热血 身着戎装踏征程

提起中印自卫反击战,钟比良记忆犹新。1962年10月20日,中印自卫反击战克节郎战役打响,克节郎由印军著名将领达尔维德王牌旅郭尔卡营驻防,狂妄不可一世。钟比良所在的部队担任主攻,为彰显国威军威,打好最难的第一仗,钟比良和战友们坚决克服了穿越世界屋脊的高原反应和迷失森林的困难,顾不得被灌木荆棘割得鲜血淋漓和夜间急行军的强烈疲惫,在夜色的隐蔽下,绕过印军前沿阵地一个连直扑克节郎。“就这样,我军整整一个团从印军前沿身边走过,敌人都没有发觉,他们万万想不到我们是从原始森林里穿过去的。”钟比良激动地说道。钟比良所在的部队出奇制胜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仅用半天时间就结束了战斗,查看阵地时,发现一些印军士兵甚至衣裤都没来得及穿好就一命呜呼了。在这次战斗中钟比良英勇负伤,荣立三等功。

图左一为钟比良

昔日军旅展风采 今朝还乡创佳绩

1978年,钟比良因病退休,卸下戎装,衣锦还乡。重返家乡后的47年,他从没有以参战功臣的身份自居,依旧保持军人作风,退休不褪色。1979年,钟比良主动申请参加街道工作,先后担任仁寿县文林镇顺河街居委会副主任兼治保主任、顺河街支部书记兼治保主任,这一干就是16年,他将一腔青春热血伟大志向转化成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实际行动,以军人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树立了党员先锋的良好形象。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个标杆。他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更好建强堡垒立好标杆,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基础做起,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狠抓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人才,善于选人用人,把年轻有为、有知识文化,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党员培养为后备干部力量,选拔出一批有能力,有干劲,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乐于奉献的党员干部团队,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创办了顺河街道茶馆、粮油店、顺河街道诊室等街办企业,所得利润用于组织老年人开展活动。每年春节,他还联合街道文化站,组织文艺小组到县委、各县级企事业单位进行文艺演出;召集一些老演员到茶馆、广场进行文艺文化宣传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让街道创办企业所得用之于民。

他还时刻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尖上。他所在的街道有一条河垃圾特别多,臭味弥漫,附近群众反映强烈,他就迅速组织街道办、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环境卫生大整理,街边群众都这样说:“看到干部下河,我脱鞋。在他的引导带动下,大家齐心协力共创美好家园。顺河街党支部年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顺河街道成为四川省政府第一个批准的文明单位,为街道建设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永葆军人本色 荣光不灭传承不息

赤子丹心昭日月,英雄肝胆映山河!穿上绿色戎装,一生为党为国争光。如今,已88岁高龄的钟比良依然关心着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关心当地军休事业发展,为单位建设建言献策。钟比良一辈子坚定不移跟党走,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主动关心下一代,帮助贫困儿童;到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党员干部职工特别是青少年们讲述自己的参战经历,激励鼓舞广大党员和青少年们勿忘历史、奋勇前进,勇于担当,让红色故事代代相传,红色基因一脉相承。“我曾是一名军人,报效祖国是我一生的使命。‘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更是军人的骄傲和自豪!”。钟比良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

钟比良以自身战斗经历为青少年们开展红色宣讲

地 址:仁寿县文林街道文林路1段380号   邮政编码:620599

联系电话:028-36201212

主办单位:仁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仁寿县政府办公室信息技术中心

协办单位:各镇乡(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级各单位、部门

网站标识码:5114210002.  蜀ICP备08008128号  川公网安备 511421025114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