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滩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1-12-16 四川新闻网-眉山日报
分享:

黑龙滩位于成都平原东南边缘,龙泉山余脉的二峨山西麓仁寿县境内,北距成都60余公里,南距县城16公里,是四川第一座大型引蓄灌溉工程,都江堰的结瓜水库。但是,这样一座宏伟的水利工程,却是在最为动荡的“文革十年”建成的。

    那个特殊的年代,是怎样孕育出如此伟大的工程的呢?

    特殊年代的抉择

    20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运动已经渐入高潮,“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社会主流。各级党政、公检法都被造反派造了反、夺了权、砸了牌子,国家机器处于瘫痪状态。各地建立了军队首长、造反派领袖、被解放出来的革命干部为首的“三结合”革命委员会。

    在此背景下,成都军区政委张国华出任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全省工作。仁寿县人民武装部长崔二奎出任仁寿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全县工作,生产队一般也由民兵排长主持工作。

    笼罩在浓厚政治斗争氛围下的仁寿县,生产力被大大削弱,然而农业大县的“吃饭问题”也是必须得到解决的当务之急。对于“十年九旱”的仁寿县,发展农业生产的首要前提是解决农业用水问题。据县志记载:修建黑龙滩水库之前,大旱和局部大旱高达三年两次,水灾两年一次。1971年全县人均从生产队分得粮食仅135.2公斤,“红苕半年粮”,群众生活很苦。

    在此背景下, 197048,仁寿县革委会为了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全县水利化,以(197023号文件,向乐山地革委提出了修建黑龙滩水库工程的报告。经乐山地革委批准后, 520仁寿县革委会决定建立东风渠续建工程黑龙滩水库仁寿指挥部。指挥部由崔二奎等19人组成,崔二奎任指挥长,吴玉民、李昌富、高柔远任副指挥长。

    1970年十月,轰轰烈烈的修建黑龙滩水库运动拉开帷幕。

    人民的力量无穷

    黑龙滩水库是70年代全县百万人民共同创建的伟大事业,为工业、农业、城镇、生态文明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当时吃饭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人们是怎样对待眼前这个艰巨的工程呢?人力、财力、物力如何得到满足?翻阅史书才发现,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钱从哪里来?社员大家凑;劳动力怎么办?由生产队选送强壮社员;工具怎么解决?自带;报酬怎么算?评工分,参加生产队当年的统一分配;生活怎么办?口粮自己带,国家(县上)每个工日补助半斤粮食,蔬菜自己种,油、盐、柴、煤等必需品每个工日补助普工0.25元、技工0.35元。

    黑龙滩大坝工地计划第一批上2000人,结果群众敲锣打鼓一下子送来5000多人,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松树拼拢就是床,松枝一挡便是房,当地群众的屋檐下,猪圈楼成了水利战士的好住处;没有技术人员怎么办?自己培养。先后送出130多人到省水利学校学习,边学边干;钢铁公社(乡)石工李书田(70多岁)开展传帮带,一人培养合格石工30多人。一位师傅带20-30名徒弟成为平常事。工地需要石灰自己烧,需要钻子自己造,工具坏了自己修。通俗的说法是:“要学石匠,先学铁匠”。整个黑龙滩工程培养石工、木工等各种技术人员5万余人。常年施工队4万多人,冬、春大突击每天10多万人吃住在工地。仁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打响了重新安排仁寿山河的战斗。

    黑龙滩水库建设工地最大的(一个字100多平方米)山坡标语是:“活着干,死了算(累死了值得),一年建成黑龙滩”。大坝清基,正值数九寒天,许多水利战士在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当时也不可能)的情况下头顶风雪,脚踏冰河,水下作业一个多月,手冻裂了,脚磨破了是常事。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决不下火线成为水利战士的共同心声,是好汉还是孬种工地上看。

    在拦蓄1971年洪水的大决战中,大坝团把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分配到营,营落实到连(连是作战单位)。连队完成当天任务后,直接向指挥部报喜,指挥部立即向该连敲锣打鼓地送表扬信。每天下午,送捷报的、送表扬信的人来来往往,整个工地生龙活虎,热气腾腾。人人争先恐后,与洪水赛跑,与时间赛跑。他们只有一个心愿:抢筑大坝,拦住洪水,不让洪水跑一滴。先后有26个连队,白天完成任务后,晚上又开展义务劳动,向大坝转运条石不要报酬,不留姓名,只图改变仁寿山河,有自己的一份贡献。河口连的水利战士彦和书不幸身负重伤,领导背他到医院抢救,中途只听他断断续续地说:“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不能离开工地……”当领导和战友们去看望他时,他第一句话就问:“隧洞打穿了没有?”

    开拓进取成大业

    时任成都军区政委、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张国华指示(或者叫“命令”):黑龙滩水库要一年建成,两年受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除了组织足够的劳动力以外,就是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以技术进步推进工程进度。

    木工师傅任维祥就地取材,通过10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工效高、操作简便的梯形活动升降机。由原来1520分钟拱砌一块卷石,变为三人两分钟拱砌一块卷石,提高工效50倍,节约工日10万多个;大坝廊道是设在大坝底部供观测用的空心建筑,原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水利战士们经过精心计算后改为坚石双拱浆砌,不仅符合设计要求,保证了质量,还为国家节约钢材50多吨(当时钢材奇缺),水泥100多吨,并推进了大坝建设速度;根据大坝团方家营、付加营水利战士的建议,经过设计组和水利设计院地质工程师研究探讨并取样试压获得满足设计条件的数据后,大坝清基分五段处理。根据地质情况,大坝基础分别调整为海拔433——435.3米不等,仅此一项就缩短工期约两个月。大坝团抽调100多名木工技术人员成立造船连专门造船、修船,改人工抬运为船运,水涨船高,既减轻了水利战士的劳动强度又加快了工期进度。仅此一项就节省工日25万多个,还有水利战士自己创造的索道运输法、土吊车、土绞车、井柱法、上下坑道开挖法等技术措施,都为加快黑龙滩水库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终于实现了“一年建成,两年受益”的目标。

    建成后的黑龙滩大坝高53米(海拔433486,防浪墙高程487.2米),长271米,最大蓄水3.6亿立方米,正常蓄水3亿立方米(海拔484),湖岸线长310公里,南北长25公里,水面面积23.6平方公里,岛屿85座。水库年集雨量8000万立方米左右,其余从都江堰通过东风渠引水。水库控灌仁寿、井研、简阳三县120多万亩土地,也是眉山市区和仁寿县城区的居民饮用水源和工业用水水源,160万仁寿人民的母亲湖。(王维芳)

地 址:仁寿县文林街道文林路1段380号   邮政编码:620599

联系电话:028-36201212

主办单位:仁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仁寿县政府信息中心

协办单位:各镇乡(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级各单位、部门

网站标识码:5114210002.  蜀ICP备08008128号  川公网安备 51142102511484号